惩山北之塞的惩的意思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意思是:苦于北山的交通堵塞,或者解释为受北山交通堵塞之苦。
句首的惩字,本意是处罚,这里解释为苦于…或受…苦。因为山是“惩”这一行为的施动者,愚公是被动者。
惩山北之塞读音与意思
答案:惩山北之塞的读音
chéngshānběizhīsè。
出自:先秦列御寇的《愚公移山》。
原句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解释: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是什么句式
被动句。
句中“惩”,动词,表被动,是苦于或被……害苦的意思。全句是“苦于山北的阻塞”。《愚公移山》中说愚公家,苦于山北的阻塞,出入不方便,需迂回绕道。
类似的句子如,
天下苦秦久矣——苦,被动用法。
古汉语中被动句式的表示法
…为…所…
…为…
…见…
…见…于…
………………
惩山北之塞的惩是什么意思
答:惩山北之塞的惩是苦于的意思,即苦于北面大山的阻挡之意。惩为多义词还作处罚讲如严惩不贷,还作警戒讲如惩前毖后。
惩山北之塞的惩什么意思
苦于。
该句话出自文章《愚公移山》,意思是愚公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这里的“惩”是苦于的意思。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的塞读音是什么意思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愚公移山》
塞se,第四声,意思是:阻塞
3、原文(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