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溶解度定义(气态物质的溶解度定义)的问题。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我想问什么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物质可以溶解的程度。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解其他东西(一般过量)的液体称为溶剂,得到的混合物称为溶液。如果一种溶质能很好地溶解在溶剂中,我们说它是可溶的。如果溶解程度不多,这种物质被称为微溶。如果这种物质难以溶解,则称为不溶或不溶。溶解度和溶解平衡每份(通常按质量计)溶剂(有时是溶液)的更大可溶质量是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没有指定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是水。例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意思。溶解度不是一个常数值。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力、温度、溶解过程中熵的变化、其他物质的存在和数量决定,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物质的溶解度更好表示为:“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果没有指定,温度和压力通常指标准条件(STP),在* * * *中也是如此。事实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常数。这是一个平衡常数,它反映了溶质溶解和沉淀之间的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当时称为溶度积)。所以溶解度和温度有很大关系,这不难解释。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不能含有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然可以溶解),这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然后它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剂溶剂通常分为两类: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溶剂类型和物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似混溶性”。这意味着极性溶剂可以溶解离子化合物和可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只能溶解非极性共价化合物。例如,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可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溶剂有丙酮、乙醇、水和苯。水和非极性溶剂不混溶;如果你必须这样做,它们将不会形成均匀的混合物,最终会分离成两层或形成看起来像牛奶的乳液。
严格的定义是:“在给定的固定温度下,溶解在100 g溶剂(通常是水)中的溶质的更大质量。」
溶解度定义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克数。除非另有说明,溶解度通常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其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溶解在1体积水中的体积。
通常在室温下(20度):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称为可溶性物质;
溶解度为1~10g/100g的水称为可溶性物质;
溶解度为0.01克~ 1克/100克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克/100克水的物质称为不溶性物质。
扩展数据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物质是否溶解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另一方面也与温度、溶剂类型等外部条件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是可溶的,有些物质是不可溶的,即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2.气体的溶解度也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亦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参考百度百科-溶解度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的解释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一种物质在100克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的更大克数称为该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单词分解
解散的解释【解散】a .描述很宽泛;b .描述水流;c .形容月光荡漾。溶于水或其他液体。解散。解决方案。溶剂。洞穴。激进:山毛榉。
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
溶解度,符号S,是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物质是否溶解取决于物质的性质(指溶剂和溶质);另一方面,它还与外部条件有关,如温度、压力和溶剂类型。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是可溶的,有些物质是不可溶的,即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一种物质溶解于另一种物质的能力通常称为溶解度。例如,糖溶于水,油不溶于水,即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是溶解度的定量表达。
除非另有说明,溶解度通常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盐的溶解度为36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在20℃时,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中的更大溶解度分别为36克和34克。它还表明,在此温度下,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强于氯化钾。
一般在室温(20℃)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称为可溶性物质,溶解度在1g/100g水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性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100g水以下的物质称为不溶性物质。所以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也是绝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也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亦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1.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质量达到溶解度时,它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当溶质的质量分数转化为溶解度时,它一定是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总是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这个规则,我们可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更大量根据其溶解度值进行换算。如果质量超过这个值,它将不会进入溶液,因此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不能包含在要转换为溶质质量分数的溶质质量中。
与溶解度相关的示例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A的水溶液(不包括结晶水)分成两等份。将9 g物质A加入到之一部分中,并充分搅拌,1 g固体保持不溶;从第二溶液中蒸发40克水,回到初始温度,溶液刚好饱和(没有A的沉淀),则物质A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A.40克B.20克C.8克d .无法计算
根据题意分析,本题包含两个隐含条件:(1)40克水在均分溶液中蒸发,刚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40克水刚好可以溶解9-1==8克物质A,那么本义可以转化为:在一定温度下,将8克物质A(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试求物质A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显然,题意的转换给解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直接答案是:8g/40g× 100g = = 20g。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b。
以上是溶解度的定义和气态物质溶解度的定义的介绍。不知道你有没有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关注这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