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怎样放得更大教新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 *** :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 *** 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1、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 *** 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之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更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更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 *** 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小学六年级应该如何做学习计划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扎实掌握课本中的概念,解题 *** ,公式定理。总结每单元的知识,重点,重要的概念需要将其熟记或背过。保证每天抽出十五分钟的时间,回归课本整理复习,将老师带领学习复习的主要内容以笔记的形式呈现,并认真阅读,牢记消化每天所学知识。
课后多做试题练习,适当购买有用教材辅助学习。
晚上做完当天作业后,再写几张一课三练,单元双测练习巩固。以做作业、写练习、整理笔记、预习下一课时的学习流程,井然有序的预习复习,更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打起精神认真听课,不懂就问。
上课时,不开小差,认真听课,不交头接耳,认真记录笔记,绝不漏听老师讲的每一条重点,上课专心学习,下课归纳复习,利用起每分每秒的学习时间。
针对自己马虎的问题,从以上三方面认真对待,逐项克服,杜绝马虎的问题。
即日起努力达成学习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面对毕业考试,请老师家长帮助督促监督。
周一至周五早晨6:30起床,读英语20~30分钟,随后,边吃饭边听英语
六下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六年级基本语文知识以及相关的古诗词以及基本的阅读 *** 等等。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要做好哪些准备
1.复习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特别是遇到重点的或者自己掌握不太好的要重点看一下;
2.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状态,心情和身体状况,顺其自然,状态不好就让自己放松一下,心情不好就做让自己心情好的事,特别要注意身体,相比之下,学习比考试要重要的多.
3.复习时要讲究效率,不要一味的盲目复习,要有条理性,最后每天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什么时间复习什么,这样才会有秩序,也不至于要因为复习什么好而手忙脚乱.
4.考试前几天及考试千万不要紧张,要放松,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考好,这样才能使自己超常发挥.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教案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2.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3.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蚂蚁、猫和兔的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二)新授:1.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2.放录像:蚂蚁的群体生活。
3.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三)探究蚂蚁的通讯提示:1.蚂蚁喜欢吃什么?2.怎样饲养蚂蚁?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6.更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
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小结请获得实验成功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的有效教学措施有哪些
1.严格要求遵守好课堂纪律。在严肃的纪律中进行科学探索,在活泼的氛围中开展有效的教学。一定要调控好课堂纪律,使整个课堂氛围、纪律朝着有利于实验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
2.加强对实验过程, *** 的指导。对于观察实验的 *** 、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向学生详细说明。让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学会实验,学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