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头发越短越运气越好吗
理发是有悬念的事
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担心和害怕,理发正是这么一件结局难以预测,后果完全随缘的奇妙之事。
剪得好不好看,时尚还是土气,发型显得头大脸阔还是蓬松秀气,是惊喜还是惊吓,一切都要看运气。
五块钱的效果不一定比五百块差,国际流行发型到了你的头上说不定瞬间成了人间杀马特。
所以理发从来不是一件稳妥事。
别管店面如何温馨,灯光如何柔和,让镜子里的你看上去颜值瞬间升级,只要一坐到那张椅子上,那种任人宰割的感觉顿时从脚底油然而生到每一根头发丝,挥之不去。
去之前,你得先有自己的想法,洽谈之后,你还要保持冷静理智,不能头脑发热,三两个回合下来就忘记了初衷,妄想换个发型就能摇身一变,俨然成了小仙女下凡。
当然,理发过程中的交涉除外。理发工程一旦开始,那就建议乖乖服从托尼老师安排,让你抬头就抬头,让你低头就低头,千万别逞一时之英雄,务必使人家保持愉悦而平静的心情,而不会突然做出情绪失控之举。
要知道刀在人家手上,万一惹毛了人家手起刀落,或是逗笑了人家手下一抖,无论哪一种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托尼老师的魅力
托尼老师们总的来说都是亲切有加的,且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概也是职业需要,就是口才普遍不错。
有人喜欢这样的广闻博识舌灿莲花,大概觉得听起来心花怒放使人飘飘然,有人却偏偏很怵这样的类型,对方越是巧舌如簧滔滔不绝,越是害怕不已退避三舍。
倒是个别口才没那么厉害的,话不多,却很实在。他们既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独立想法,又能设身处地为着顾客的心情、喜好乃至脸型、身材和气质做贴心的考虑和建议。
亲切又不讨好,周到又不过分热络,这样的模式反而更让人安心。
理发也是一种态度
理发这事儿尽管存在诸多变数,但对每个人来说,终究还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短发人士对于剪头发的需求往往更加迫切。
往往头发越短的人,稍长一些就开始躁动不安,仿佛长一厘米短一厘米,就是丐帮和一般人群的重大区别。
所以他们为了与乞丐和流浪汉划清界限,隔三岔五就嚷嚷着要去理发。那些喊得最勤快的,通常都是精神小伙(妹),短短的头发,雷厉风行的气派。
还有人说,对女人来讲,开启一段新生活的显著标志,就是换发型,大概其中有着所谓的“从头开始”的意味。
由此也可推断,那些长年保持一种发型而少有更换的,要么就是对现状极其满意,要么就是已经懒散颓废到家了。
没有变化就是最好的变化
现代意义的理发店,已不再是单纯的理发,而是包括了洗剪吹烫染造型一条龙服务的所谓“美发”。
尽管如此,最考验技术实力的依然是剪头发。技术过硬的,长长短短,修修剪剪,鬼斧神工一番,手下就赫然出品了一颗气质不凡仙气飘飘的头来。
至于半桶水的功夫,那被修理的对象就只有自求多福了,搞不好就真的“被修理”了,有冤都无处申去。
有人剪完后心情实在难以平复,一激动和理发师争执起来,最后升级成为一场人身攻击,这样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说来也奇怪。短发剪完以后,即使修掉的部分再短,调整的部位再微小,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哟,你理发啦?
而长头发的,往往大波浪羊毛卷摩根烫地折腾了好几个小时,屁股都坐疼了,大几百上千元的银子砸下去了,托尼老师的陪聊话题也险些被彻底掏空了,结果回去下水一洗又彻底打回原形。
第二天,没几双火眼金睛能看得出你是新做过头发的。所谓的做发型,纯属做了个寂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