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发布了一些新的规定。看你有没有做过。
中小学生要懂得自我保护,坚决远离毒品,不吃不喝 *** 不骗。日前,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行为规范(2015年修订)》,补充了不吃不喝 *** 、积极分担家务等具体行为规范。
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但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随着时代的变化,《规范》和《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已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重叠。
因此,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了《规范》和《规范》的修订工作,并于去年8月初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将《规范》和《规范》合二为一,形成新版《规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教育部表示,新修订的《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然具有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当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人民、中国 *** 、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
教育部还透露,新修订的《规范》增加了一些学生可以做到的更实际、更具体的行为规范,比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貌地排队、饮食不得着装等。,并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新时代学校、社会、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阅读更多新闻:三版守则的比较研究
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初级码”会是他们回首童年时非常熟悉的记忆。这个守则经常和小学生行为守则一起贴在教学楼的墙上和教室的黑板上...如果你是个捣蛋鬼,你大概会更熟悉——很多调皮的男生都有过抄袭初级代码的经历。
初版初级码确实陪伴了很多人成长。从1981年出版至今,已经用了23年,直到2004年才修订。和修订后的《中学生守则》一起被编入《中小学生守则》,成为90后、00后很多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现在,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已经修订发布。如果你回头看代码的前两版,你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你的童年吗?
1981年版基本规范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 *** 。
第二,按时上学,不要随便缺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第三,坚持锻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四、讲究卫生,衣着整洁,不随地吐痰。
5.热爱劳动,量力而行。
6.省吃俭用,爱惜粮食,不择温饱,不乱花钱。
七。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
8.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九、爱护集体,爱护公物,东西归公。
X.诚实勇敢,不说假话,改正错误。
中小学生守则,2004版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 *** 。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奋好学,乐于探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活动。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注意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节约,量力而行。
7.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改正错误,有责任心。
10.热爱自然,关爱生活环境。
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
1.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了解党史和国情,珍惜国家荣誉,热爱祖国、人民和中国 *** 。
2.求知欲强,多提问,肯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意见,乐于科学探究,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快乐,付出。自己动手做事,主动分担家务,参加劳动实践,热心做志愿者。
4.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讲道德。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礼让,维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
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善待他人。父母尊重老师,热爱集体帮助,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责任心。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借的及时还,有错必纠。
7.自强、自律、健身。坚持锻炼,乐观开朗,不抽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惜生命,保平安。红灯停车,不玩火防溺水,懂得求助,远离毒品。
9.勤俭持家,保护好自己的家。不吃不喝 *** ,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粮食,节约水电,过低碳环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