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救助(司法救助让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我想我以后不会残疾了,闯红灯我也觉得开心。晚上睡不着,想了很多,家里生病的老母亲,我未来的人生规划...与这种及时的援助密切相关……”
最近,一封感谢信寄到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楼主叫小王,家住东北偏远农村,母亲病重。为了还债,他一个人来到上海打工,和几个陌生人在一家酒店合租一个房间。原本他想靠自己养家糊口,却意外成为一起故意伤害案的受害者。
【案例】2021年3月11日17时30分许,21岁的室友邓某因关窗户一事与小王发生争执。脾气火爆的邓某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向小王刺去。瞬间,小王的脸上、胳膊上、地上全是血。经其他舍友报警,邓某被当场抓获,小王被及时送医救治。但其右上臂桡神经损伤构成轻伤,流鼻血、浅表伤口、疤痕分别构成轻微伤。轻伤愈合顺利,但小王右臂桡神经断裂,不仅活动受限,还需要进行神经移植等治疗。这对于做厨师的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原本因病致贫的家庭顿时雪上加霜。邓某虽被当场抓获,但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和收入,无力赔偿被害人。为了不耽误手术时机,避免长期功能障碍,小王只好先垫付了3万多元的手术费。
5月13日,邓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案移送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金霞调阅了整个案卷,了解了小王的伤情、家庭状况、治疗进展等情况。,并多次与邓及其家人沟通。入狱的邓某虽然认罪悔罪,但无力对小王进行经济赔偿。邓某父亲因恨铁不成钢,拒绝索要赔偿。
金霞想到了司法救助,根据新出台的《业务部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办法》,她及时将线索移送该院第六检察部。收到线索后,第六检察部之一时间启动初审,并及时联系小王,将司法救助的相关信息传递给他。因为他遭受了不法侵害,没有得到任何赔偿,他唯一的积蓄已经支付了最初的治疗费。如果他不能及时康复,他很可能会残废。现在他因伤失业,生计成了问题。5月27日,小王向静安区检察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案件到了检察官宋先林那里,她之一时间从金霞那里了解到了案件原委,询问了小王的伤情、家庭经济情况等。,并收集了自己支付的3.1万元医疗费凭证等证据材料。知道小王在上海没有朋友,手里连筷子都拿不稳,吃住都成问题。如果错过目前的黄金恢复期,右臂可能终身残疾。宋先林决定做点急事,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和院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各级领导都非常支持。经审查,他们认为小王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依法可以给予救助。静安区检察院于5月31日正式受理此案,并于6月1日作出给予小王司法救助人民币1.5万元的决定。第二天,当宋先林给小王打 *** ,告诉他可以安心进行康复治疗时,这个单纯的小伙子哽咽了。“如果能在黄金期康复,就不用终身残疾了。这让我一扫悲观情绪,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心。宋老师的及时来电和快速处理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关心、热情和善良,静安检察院的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上海的温度。”小王在信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也许是因为太过激动,小王提供的银行账号出现了一点小错误,导致之一次救援失败。发现钱被退回后,宋先林立即联系小王,重新核对了账目。6月11日上午,钱到了。6月11日上午,小王去医院挂号就诊。
"...感谢静安区检察院领导重视人文关怀...在贵院的熏陶下,我想我会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善良的人,甚至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我会在每一个有我的地方,把这份友谊和善意传递下去。上海真的很大,静安真的很好,这是一个有细节的城市。”这封两页纸的亲笔信充满了真情实感和希望。看到最后一段,第六检察部相关负责人的眼睛都湿了。当他把感谢信递给宋仙林时,她不敢打开。“6月11日,让他签收的时候,他的胳膊还肿着,连签个字都那么难。他用左手压住右臂,一点点抖出一个字。他为什么要写信?”宋仙林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内功,希望不要影响他的恢复……”上海不大,但有温暖,有细节;静安很好,但是有你接力更好...
【后记】今年2月至2023年2月,更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将加大对进入检察办案程序的农村五类贫困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力度,积极将司法救助融入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司法救助金汇出后,在收到感谢信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宋先林和同事们开始尝试联系小王和家乡的乡村振兴部门,希望共同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帮助小王,防止他因案返贫。同时,在故意伤害案审理过程中,通过检察官和法官的协调努力,邓某家属最终集资赔偿小王3万元,取得了小王的谅解。目前,小王的康复治疗正在进行中,对小王的精准帮扶也已经启动。(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