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至关重要,时间的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宝妈可以教孩子做计划,列清单。
让孩子把时间计划放在脑子里,这样他们有了计划就会有一些约束。刚开始执行起来会很难,慢慢会好起来的。
2.制定规则。家长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必须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种小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的作用。
比如出门前,如果孩子磨磨蹭蹭,不想洗脸穿衣,就会告诉他不要参加活动。也许孩子会哭,会发脾气,可以听,可以教育,但不要帮他做完,让他意识到不做完太多的后果。
3.设定标准。父母可以为一些日常生活设定标准,比如每天的作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设定每项活动要完成的时间,比如几点起床,午睡,晚上洗漱等。用规定的时间限制孩子的拖延症,这样你也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诱导选择,尽可能多给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必答题。问“你愿意吗”而不是“快点”,比如:现在就去睡觉!这种语气对孩子更有压迫感。虽然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不如提前几分钟问:你是5分钟还是10分钟就睡觉了?约好了,你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就行了。
5.协助解决问题。当孩子觉得某件事很难,不愿意做,从而拖后腿时,家长要充分了解原因,帮助他分解这件事的步骤,引导他慢慢完成,并告诉他不要害怕做错,勇敢尝试,慢慢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