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陈泉
近日,一则短视频新闻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说:“欠钱的不再是爷爷了!根据《民法》规定,如果对方欠你一万元以下,只需花25元诉讼费,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对方不出庭,法院也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判决。胜诉后,如果对方仍不还欠款,将被列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并注意保留转账、聊天记录。”
视频一经发布,不少网友拍手叫好,但评论区也留下了不少疑问。有人问“我同学欠我385元,可以起诉吗?”针对网友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上海创通律师事务所孙蕾律师,解答了此类“小额民间借贷纠纷”诉讼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对方欠了钱还不能起诉吗?
孙蕾律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法律专业工作者,我很高兴地看到,民法典颁布后,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问题意识明显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 *** 意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事实上,早在民法典颁布之前,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小额民间借贷纠纷就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要债权人保留足够的证据证明债务人是谁,欠了多少钱,约定什么时候还,是否还利息等等。,一旦债务人逾期不还,债权人有权向法院起诉。
如果案件涉案金额不高,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制可以大大缩短 *** 周期。
小额诉讼案件的金额一般参照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以上海为例,2019年上海市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49377元,因此小额诉讼程序一般可以适用于小额诉讼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案件,只要传票能够正常送达被告即可。
理论上,如果对方欠你1元钱,你有相应的证据支持,对方拒不还款可以提起诉讼。
但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低额打官司,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重点是这样的诉讼也会占用一些司法资源。
另外,债权人要向法院提起诉讼,除了借据、转账记录、催款记录等基本证据外,还应提供债务人的基本身份信息,至少是身份证或身份证号码复印件。
如果有准确的身份证号,可以向上海市公安局人口处申请调取对方的户籍信息,这也是法院认可的立案材料。只是这个访问需要律师来做。
问:起诉后如何拿回欠款?
孙蕾律师:债权人胜诉后,债务人应当在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但债务人仍拒不执行的,债权人可以凭生效法律文书向当地法院申请执行。
在申请强制执行的同时,可以申请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限制高消费。立案后,法院执行机关将对债务人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对方及时履行法定还款义务。
当债务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时,债务人的社会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征信被限制,债务人不能再贷款。除了不能坐G开头的飞机和高铁,他们的孩子也不能上高收费的私立学校。至于“高收费”的标准,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制定。总的来说,随着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失信人员处处受限,处处不便。
另外,如果债务人在被申请强制执行后能够与债权人达成和解,那么双方也可以向执行机构申请恢复信用,解除对高消费的限制。比如债务人原来欠5万。如果双方达成共识,只需要偿还3万元,那么还清3万元债务后,就可以恢复信用,解除对高消费的限制。
问:起诉前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孙蕾律师:在追偿的过程中,债权人需要注意三年的诉讼时效,即如果约定的还款时间到期后债务人仍未还款,债权人要注意法定时效。注意及时 *** 。根据法律规定,每次有效催告后,诉讼时效重新开始,即有效催告后,再有三年的诉讼时效,可以起诉对方到法院要求还款。
其中,有效催款是指在债务到期后,通过律师函、书面信函、电子邮件、聊天记录、全部召回或重新签订新借据、还款承诺函等方式,证明债权人已被催款,债务人确认欠款事实的证据。,可以算作有效催款。实际操作中,建议尽早索赔。说到底,主张已经有了有效需求,是债权人的义务。
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比如,在催告过程中,如果债务人不明确回复或承认其债务,就不能算是对债权人的“有效催告”,不利于通过法律程序 *** 。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催告后,如果债权人在三年内未能再次催告或起诉对方,一旦超过三年期限,再将对方诉至法院,债务人有权提出时效利益移转的抗辩,债权人丧失诉权。正如一句法律谚语所说,“法律保护不了睡在权利上的人。”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