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民俗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说到底就是民俗习惯,民俗习惯其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虽然习俗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其意义和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仅如此,很多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也不复存在了。但是还是会有很多新的习俗。比如民间很少有人过寒食节,“双十一”成了新的民俗。
民俗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非常重视葬礼。自然丧葬习俗也是民俗中最重要的部分。民间丧葬习俗多种多样,往往透露着人们对逝者的缅怀和对死亡的敬畏!
比如长辈去世后,人们在死者口中塞铜钱或大米,让死者在去幽冥的路上不会缺钱花;再比如,有一种民俗,死者刚去世时,用纸或布遮住脸。
北方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死者死后,死者生前用过的枕头要烧掉。小时候对这个不是很懂。问了一个长辈,才渐渐明白。
原来,在老祖宗的认知里,枕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很多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习惯用一个枕头睡觉,才会用其他枕头。再者,一个人的枕头是他最亲近的东西,直到他去世,它都还在他的身边。
古人认为人生来就有灵魂。死后,如果他们对生活还有一些留恋,他们可能会把这种留恋留在枕头上。所以人们烧枕头。一方面,他们切断了逝者对逝者的怀念,让他们早早进入轮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生者不必见物思人,逝者不必过于悲痛。
有些地方,死者用过的枕头不会被烧掉。而是会把死者的枕头拆开,在一个十字路口倒枕芯。以前人们的枕头一般都是用荞麦壳做的,所以大部分人会在死者死后把荞麦壳倒在十字路口死者用过的枕头里。
我们祖先的这个习俗,其实和焚烧死者用过的枕头是一样的。当人们在路口把荞麦皮倒在枕头里时,意味着他们在死人堆里“关门”。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悼念邻居!
事实上,我们祖先的习俗有些道理。
过去,由于医学不发达,人们的死因不是很清楚。而且人死后,死者往往不会马上入棺,还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在此期间,许多细菌可能会留在枕头上。所以这些民俗主要是为了安全卫生。
这些民俗实际上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他们在生活中总结了很多经验。虽然这些经历看起来很荒诞,甚至很迷信,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祖先传下来的习俗,大部分都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