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何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公司上市,其原始股“可以买一套房”。
2.在UC浏览器创业的过程中,何肖鹏是如何一步步靠人帮忙得到雷军的青睐的?
3.37岁,公司销售额43.5亿。他为什么要跨领域二次创业?
[文本]
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毕业季。一个导师带着一车学生,去不同的公司面试。
导师推荐了三家企业,一家私企,两家国企。
对毕业生说,你想去哪面试都可以下车。
大巴先开到一家叫“亚信科技”的私企门前。停了之后,四个学生下了车。
汽车启动前,教官告诉“想清楚!”
两个学生回到了车上。
那时候很少有人会放弃一个国企的面试。毕竟那是个“铁饭碗”。
后来下车的两个学生,一个面试成功,一个被刷下来。
面试成功的同学名叫何。他今年22岁。
他的工作经历可以写成一篇“大文章”。
何肖鹏
2014年,何肖鹏写了一篇名为《队伍越小越快》的博文,回忆自己跳下公交车的那一刻:
而且我对国企没什么兴趣,就去了亚信。
他肖鹏的想法是在四十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然后享受生活。
在亚信,何肖鹏做过开发、运维、测试、 *** 、售前、售后等岗位,为后来UC的成立积累了很多经验。
2004年,从亚信离职的何肖鹏联合老同学梁杰正式成立UC优视。
那些当年去国企的同学,也有一部分在工作几年后离职创业,但都没有成功。剩下的就是因为“铁饭碗”撑的太久了,被打磨了。
只有跳下车的何,在进入亚信后就像开始挂机一样,开始了他的人生。一路水涨船高。
他的创业过程没有瓶颈,在需要的时候“上一层楼”总能遇到新的贵人。
何肖鹏
何肖鹏说,生活就是你跳出车外的那一刻。
UC优视第十年,阿里巴巴以43.5亿美元(约合300亿人民币)收购UC。何肖鹏与UC联姻,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
那是2014年,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成为了新晋的中国首富,而37岁的何在不到40岁的时候成功实现了财务自由。
2017年,何肖鹏突然再次“跳车”——离开阿里,加盟自己投资的Xpeng Motors,担任公司负责人。
去年8月,思朋汽车在纳斯达克上市,今年7月,在HKEx上市。
在更高值时,他的肖鹏曾一度接近1000亿元。
没有人能预测结果,但幸运者成功的方式往往令人难以置信。
欢迎继续阅读,请多了解!
01:“贫下中农”的“嫉妒”1999年,正准备毕业步入社会的何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的互联网出路来了。
于是就出现了之前的“不去国企,去私企”的场景。
选择亚信,是因为当时的亚信有“中国互联网架构师”的美誉。
何的目的很明确——反正以后想创业,去更好的互联网公司,不仅能积累经验,还能更清楚地看到互联网行业的前景。
何幸运的一面,在加入亚信后的第二年就体现出来了:亚信上市了。
在何肖鹏,亚信
那封信刚上市那天,老板拿了一张纸,走到何面前,说:
“小鹏,你一到就有套房了。”
上市之初,亚信的股票飙升至120美元,而何有1500股原始股。
当时广州房价4000元一平。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亚信股价从120美元跌到30美元。当他肖鹏可以套现的时候,它跌了很多。
何肖鹏捏紧了手里的1500股,最后跌到每股4美元。
当初,老板给何的那张纸就是股权协议,他一直保存着。在《团队越小,速度越快》一文中,他说:
后来UC设计股权的时候,我发现了这篇论文,研究了一下。
在亚信工作期间,何和他的哥哥相识了。梁杰是肖鹏的学长。199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加入亚信广州分公司。他是公司的第六名员工。
梁杰
梁杰的代码编写能力非常强。两个人在同一个团队的时候,共同开发了国内之一个通过千万次性能测试的邮件系统。
该系统一度成为公司的旗舰产品,占据国内40%的市场份额,很多大型网站都在使用亚信的邮件系统。
2004年,何最初有了离职创业的想法。
创业的动机很简单,何肖鹏说,因为“穷中农” 吃醋。
亚信在的老板是广州人。2001年,他的月薪是52000元。
据说这笔收入是当时广州纳税更高的人之一。
看着自己几千块的收入,何肖鹏觉得靠打工是不可能做到老板那样的。
这是一个工人最原始的动力。
离开公司后,何肖鹏对自己的商业计划并不成熟。他给惠普寄了一份简历,但没有收到回复。
这带来了梁杰,两人开始做UC。
何和在UC创业
何说:那时候无论我赚多少钱都不可能超过5万,因为太远了。我只有几千块钱,所以我不在乎去工作多赚一两千。我觉得这毫无意义。不如提高自己的能力。也许以后还会再打一场。这是当时的真实想法。
因为有做邮箱的经验,两人创业不久就确定了发展方向:开发移动邮件。
他们最早做的产品叫UC Mail和UC Web,是UC浏览器的前身。
谁也没想到,UC成立才几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UC,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成为了手机浏览器之王。
02:大佬们纷纷“助阵”在中国互联网的之一个十年,何和是中国最早用手机上网的人。
创业之初,他们就确定了产品定位——面向个人用户。
UC开发了两款产品:UC Mail和UC Web。
很多人很好奇“UC”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你可以”的缩写,“你可以邮件”的意思是“你可以使用邮件(随时)”;“你可以上网”的意思是“你可以(随时)上网”。
UC早期的Fox logo
你看,浏览器的功能不就是让你随时上网吗?
2004年,虽然电子邮件已经在网民中普及,但移动互联网在软件和硬件发展方面还远远不够,甚至还没有起步。
换句话说,手机上网不方便。人们使用手机更多的是通过 *** 和短信交流,根本不习惯用手机收发邮件和上网。
不过这款产品引起了网易掌门人丁磊的注意。
因为网易做的是同样的邮件,何肖鹏在亚信的时候就和网易竞争过。
正好,在何有个同学叫陈磊华,是网易邮箱的开发者之一,在何是个贵人。
UC最新Logo
聊着聊着,丁磊得知UC Mail原来是亚信的邮件团队做的,觉得还挺有意思,就请何他们喝了一杯。
值得一提的是,在UC创立的前一年(2003年),丁磊刚刚以10.76亿美元的身价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一名。这个时候,正是风景没有差别的时候。
双方在饭桌上谈得很投机。听说UC的困境后,丁磊不仅慷慨地借给何80万元,还在网易为他腾出了一间办公室。
在网易任职期间,何肖鹏遇到了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第三个人——李学凌。
UC搬进网易办公室后,网易总编辑李学凌就在他们办公室隔壁。
这个李学凌也是一个伟大的人。离开网易后,李学凌创办了多玩,旗下有一款知名产品:YY。
UC发展缓慢,2006年,团队十几个人,但是没有办法盈利,丁磊花了80万。
李学凌
这时候,给介绍了另一位伟人——俞永福。
当时俞永福是联想投资的副总裁,他非常看好UC的商业模式。
联想对UC投了一票,因为项目一票否决。
俞永福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
为了不错过UC的这匹黑马,俞永福给何介绍了另一位大佬——雷军。
且不说雷这个总名,看客中应该没有陌生人。
2004年,雷军是金山公司总经理。今年,他把自己做的另一个项目“joyo . com”以7500万美元卖给了亚马逊,实现了财务自由,开始投资一些创业团队。
Joyo.com现在是亚马逊中国。
这些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能讲三天三夜,今天就不提了。
回到正题,俞永福找到雷军后,雷军说可以投资UC,但有一个条件:俞永福也要去UC。
俞永福和UC
众所周知,雷总有一个只投熟人的习惯。
俞永福真的辞去了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职务,加入了UC。
很快,俞永福为UC投资了400万,其中200万来自雷军。
说起来,雷军和何还是湖北老乡。2007年雷军离开金山后,2010年创办了小米,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17年何创办Xpeng Motors时,雷军又投资了何公司。当然,这是后话。
03:财务自由接下来的故事太酷了,我都不会写了。
2007年1月,UC只有19名员工。到2008年底,已经有200多名员工。
在此期间,世界互联网从电脑进入手机赛道,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势不可挡之势。
在2006年到2010年的几年里,很多过去的互联网巨头因为反应慢,或者因为根本不关心移动互联网而成为时代的弃儿。
UC3g时代的界面
也有很多后起之秀通过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
UC就是其中之一。
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仅靠动感地带套餐的15M流量就能上网。
因为流量太贵,情侣们宁愿用一毛钱的短信聊一上午,也不愿意用聊天工具聊天。
2007-2009年,“省流量”、“上网快”的特点让UC成为明星产品,日活用户达到惊人的4亿。
你有没有半夜起来偷吃的经历?你和朋友抢过停车位吗?
在3G时代,这些游戏基本都是在uc上完成的。
UC浏览器的logo换了一次又一次,却成了80后和90后青年的记忆。
UC不再需要出去找投资了。现在是投资人主动找UC。
UC旧版本界面
对于UC成长过程中的很多“大佬”,何肖鹏是这样回忆的:
UC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贵人。一个高尚的人带来下一个高尚的人。没有丁磊,你不会认识李学凌,没有李学凌,你不会认识永福,没有永福,你不会认识雷军...所以创业成功还是要有点运气的。
何肖鹏认为,这些“人脉”是有价值的。
2014年是何创业的第十年。
互联网对手机重新洗牌之后,事情就变了。这个行业产生了很多首富,首富几易其主。
这一年,何被阿里巴巴抛出橄榄枝,其风光无与伦比,何欣然接受。
中国互联网史上更大的M&A案出现了——阿里43.5亿美元收购UC,何肖鹏“4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实现了。37岁的他身价超过10亿美元。
UC被收购后,何、俞永福等人也加入了阿里。
加入阿里
成为真正的超级富豪后,他肖鹏也开始投资。这个时候,他已经想要他想要的了。
但是,看看这些传奇老板的传记,你会发现,很多人有了钱,有了闲暇,有了奢靡的生活,立马陷入空空虚,焦虑,迷茫。
他们血液里的“折腾”基因,让他们渴望再次创业。
雷军也是,他肖鹏也是,他在一篇自述中提到:
“2014年,我提出在阿里体系造车,被拒绝了。我喜欢汽车,相信智能汽车的未来。”
也是在这一年,特斯拉向国内市场交付了之一批汽车。作为之一位用户,何肖鹏表示,多次坐上特斯拉“之一感觉就是世界要变了,汽车行业也在变。"
既然阿里不会做,那就自己做。他开始以投资的形式制造汽车。
04:从下车到再次上车巧的是,何的一个朋友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广汽新能源部门工作,参与了传祺这个品牌的诞生。
这位叫亨利的朋友也对新能源感兴趣。
离开广汽后,亨利带着一整个团队做“中国的特斯拉”。
他肖鹏成为亨利的之一个投资者。
当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炫耀他们买了一辆特斯拉的时候,何已经在成为“中国的特斯拉”的路上了。
2017年2月,何的儿子出生了。
他说,自从投资造车团队,他就一直有创业再造车的想法。他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要做点什么证明给儿子看。
半年后,何肖鹏正式离开阿里。
出发当天,何肖鹏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说:一个新的周期,结束也是起点。
第二天,何肖鹏加入了他投资的汽车团队。这辆车的品牌叫小鹏。
如今,何肖鹏已经在圈内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在加入小鹏的一年内,Xpeng Motors已经完成了20亿元的融资。
与此同时,何肖鹏的下士李习安招募了许多技术主管,以补充造车团队的血液。
10月,在加入Xpeng Motors两个月后,Xpeng Motors的首款量产车型下线,成为几家新能源汽车新贵中之一个实现量产的。
然而,Xpeng Motors的之一批产品并没有投入市场。
何肖鹏的态度很坚定:“我们的之一用户永远不应该是消费者。”这些车后来被分发给员工继续完成驾驶体验测试。
何肖鹏和他的产品。
2018年双12当天,Xpeng Motors宣布旗下“G3”车型正式上市销售,首批汽车销量超过1万辆。
但由于何要求首批下线产品不得给消费者,导致Xpeng Motors在实际交付量上被蔚来赶超。
2019年7月,小鹏推出了2020 G3。与去年年底的老款相比,新车不仅价格更低,性能和续航能力也非常出色。
这种情况激怒了之一批车主。
一些车主 *** *** ,跑到位于Xpeng Motors的总部拉横幅,称Xpeng Motors欺骗消费者。
最后,小鹏官方给出了一个有诚意的后续赎回补偿方案,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个时候,何肖鹏发现,自己在互联网圈的时候,想跳进汽车圈,是“不知何时福”。
何肖鹏
何肖鹏在多次采访中表达了“痛苦”。
“在这个行业(汽车),除了身心疲劳,还有一种精神疲劳。”
何的痛苦绝对不是“凡尔赛”,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心:担心交车,担心充电桩,担心售后服务,担心整个汽车团队的自给自足...
然而,如今要解决和的资金和人力问题,可用的资源显然比UC时代要多得多。
2020年8月,Xpeng Motors在美国成功上市,2021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截止发稿时,港股市值3256亿。
今年7月,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公布了各自的销量数据。6月份,小鹏销售了6565辆汽车,成绩斐然。
在何UC之后,跨行业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05:结论今年3月,雷军突然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完成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当年投资UC的伯乐,如今不仅是何的合作伙伴,更是一个拥有数百亿美元准备进军汽车领域的竞争对手。
对此,何肖鹏表示“欢迎更多的人进来”。
当初,雷军离开金山之后,也是从互联网到手机行业的二次创业。小米公司把雷军的成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方面,从互联网跨界到汽车的何肖鹏和雷军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何肖鹏能否带领Xpeng Motors打败各路豪强?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
-END-
本文为@今夜阅读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私信作者删除,谢谢[/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