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九江之名最早见于《尚书·龚宇》“九江空音”和“渡九江至东陵”的记载。九江,称谓的由来有两种:
一个是“九”,中国古代人认为更大的数字。“九江”是“诸水汇聚之地”的意思,“九”是虚指。
第二,“我认为汉湖九河(赣江、鄱阳湖、余水、秀水河、赶水河、徐水河、澧水河、南水河、彭水河)入彭里泽”,即九河交汇之地,“九”是实指。
【沿革】春秋时期是吴楚之地。战国属楚。秦始皇将天下分为36郡,其中包括九江郡。这是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的出现。是汉代县的柴桑、彭泽、艾、海防、醴陵、富阳五县。永兴元年(304),在旬阳县设庐江县、五常县,先由旬阳县管辖,后迁至咸康县柴桑县,属江州。
南朝末年,张羽县被划为玉宁县,属高州,旬阳县改为西江县。陈天佳四年废高州,省内西江、旬阳、郁宁三县仍属江州。隋九年(589),以江州为郡,大业三年,改江州为九江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名江州,贞观初属江南路,开元二十一年(733)属江南西路。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旬阳县,甘源元年(759年)改江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南康军设江州幸子、都昌、洪州建昌三县。天禧四年(1018),江州、南康军属江南东路,江州调至绍兴江南西路,南康军调至江南东路。
原为江州路、南康路,属江西兴中舒省。明代为九江府、南康府,属江西承宣政事司。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各县直属于江西省。1914年设立浔阳道,属江西省,共领20县。德化县(原九江府之一县)因与福建省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称九江县。1917年设立九江市。1921年3月,九江 *** 成立,次年市 *** 成立。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改县为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行政区制度,分属于二、三级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之一、第五行政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九江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二、五、九行政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五月七日九江解放,七月十九日九江专员公署成立。同年,九江县设为县级。鄱阳州彭泽、湖口、都昌县,原州修水县划归九江市。1968年4月,鸠江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鸠江区行政公署。
1978年,九江市庐山镇成立(县级行政建制)。1980年庐山行政建制并入九江市;九江晋升为地级市,设立庐山区、浔阳区和郊区,直属省 *** 。1983年7月27日,九江地区撤销,所辖各县归九江市。1987年,撤销九江市郊区。1989年,瑞昌县改市。九江现辖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幸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8个县,瑞昌市、共青城市、浔阳、庐山、江州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