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头名状元刘墉很有才学,能文善辩。因为有些驮背,所以人都称他刘罗锅子。乾隆皇帝爱作诗行令,他也爱作诗答对;乾隆皇帝爱游山玩水,他也爱饱览各地风光;真是敲锣的遇到打鼓的,对了"当当"。 刘罗锅子跟随乾隆下江南,有次路过冀州地面,驻在行宫。因冀州是个古城,建筑奇特,别具风格;自然村落,景致宜人。俩人便商量着愿在这里逗留两天,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天,他俩脱掉龙衣宫服,穿上长袍短褂,头戴帽垫儿,脚踏老铲鞋。一个肩背褡子,一个掖下夹条布袋,扮做平民百姓,步行去城南乡间私访。 这天上午,他们走到一个村庄,天空有片乌云,风吹一变,立刻哔哔地下起雨来。他俩便跑进一家百姓的大门洞避雨。 这家地处高台儿,是砖门楼儿,起脊顶,砖墙山,黑漆门扇。大门框下,一边设有一个石门墩。大门框上新贴着一幅红纸黑字的对联。横披是"寿比南山"。门框上联、下联只贴两条大红纸,上面并无一字。而在一旁放着一张小饭桌,上有毛笔、砚台、块墨和研好的一砚墨汁,门前空无一人。他俩看看别处没有可坐的地方,便一人蹲上一个门墩,象俩石头狮子对摆着。 这时,从门洞里走出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端着一个盆子,出来扔泔水。她出门一见雨下得紧,只注视雨了,没留神门前有两个大活人,便伸手"唰"地一下,将泔水泼到大街上。她一手拿空盆往回一带,盆内余下的脏水底子,正好洒了乾隆一身。 乾隆一见,立即火了,冲老太太张口就骂:"你瞎眼了?" 这老太太赶忙满面赔笑地道歉:"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没注意到!" 刘罗锅子再三劝解,才算了事。 乾隆觉得自己是个皇上,受乡下佬的窝囊,实在委屈。 气得他,嘴象拴驴橛子,面对刘罗锅子,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后来,他看到桌儿上那笔墨砚台,便站起身,上前操笔,狠劲饱蘸墨汁,伸手在门框红纸上,写了一句骂老太太的话:"这位女子不是人"。 刘罗锅子一看,惊地"啊"了一声,忙上前拽住乾隆。一手夺过笔,对乾隆埋怨道:"你呀,你呀,不知道今天咱们来干什么!" 事悔已迟,把字纸揭下来吧,怕主家不让,不揭下来吧,定惹气生。二人对面苦笑,左右为难。 刘罗锅子,掂掂手中笔,低头一想,伸手在门下框红纸上,仿照乾隆上联,写了一句和联:"九天仙女下凡尘。" 乾隆看了,一拍刘罗锅子肩膀,高兴地赞道:"爱卿,真乃高才。善哉,妙哉!" 原来,这天是这位老太太的六十六岁寿辰。按照当地习惯,人活六十、六十六、七十、八十岁,都要由亲戚朋友、街坊邻居,赠送寿桃、寿礼、点心、肉食什么的前来祝贺。主家准备酒席、饭菜,宴请宾朋。大门口上,由主家备纸贴对联,自填横联,对联由前来贺寿的宾朋、街坊中的文人或自家请先生填词,以示赞祝。 这时,雨过天晴,祝寿乡亲,吆吆喝喝,一齐拥上门来,看到对联,一念一听,大家嘻嘻哈哈,议论纷纷。有的赞扬字迹、词语写的绝妙;有的驳斥词句对仗不工……这家人们,听到门外动静,都走出门来笑脸相迎。街坊见到刘罗锅子和乾隆,以为是主家请来的填词先生;主家看到刘罗锅子和乾隆,以为是街坊邀来的墨客。于是就是你拉我拽,谦谦让让,说说笑笑,将刘罗锅子和乾隆,也拥进上房屋。 上房中央墙上,挂着一幅寿字堂画,上有"福如东海"四字。大家将这老太太,簇拥到画前桌旁落坐。大家献上寿礼,随即主家拉桌献茶,让大家围坐。在品茶中,众位免不了向老太太说些祝福、高寿的话。这个说:"咱乡下人,就是以勤为本,以劳致富,勤劳为荣。"那个说:"老太太厚道待人,自根儿敬老爱幼,和乡亲和睦处事,亲如知己,心胸开阔,必得高寿。" 有个壮年汉子说:"老大娘,教子有方,儿女孝道。"说着指指刘罗锅子和乾隆,又讲:"正象这俩老兄所写的门对,'这位女子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大娘象活神仙,德高望重啊!又有三个儿子,个个精明、强悍,团结邻里,待人厚诚。" 乾隆觉得一个泼他一身脏水的乡间老太婆,过个生日,竟占用了"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类美好的字眼,我皇上寿诞之时,该当如何?这是一气;又看到这老太太,坐在上座,大模大样,也受他皇帝的拜望,真有些造改年景。闷在心中,无处发作,这是二气。又听到赞美老太太的儿子,更是火上加油,气愤难平,再也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便挺起胸,"啪"地把桌子一拍,震得壶碗一跳,茶水四溅。恶狠狠地随即说道:"生下三子皆为贼!"说完把他拉长的脸一扭,闷了缸。顿时,惊得满堂雅雀无声,大家你看我,我瞅你,又齐望乾隆。 刘罗锅子,一见这局势,急中生智,冲老太太慢条斯理哈哈笑道:"偷盗仙桃敬母亲。"乾隆和刘罗锅子的一急一缓,一怒一乐,一骂一颂,把大家可闹蒙了。还是那位壮年汉子,脑子活,敏感性强。他琢磨一通,喜得猛一拍巴掌,说道:"这两位老兄,是高才能手,今天为大娘作诗答对,唱喜歌来了。咱们试把二位填的门对,和席间言语一连,正好是一首祝寿的好诗句: 这位女子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下三子皆为贼, 偷盗仙桃敬母亲。 大家一揣摸,都恍然大悟。把刘罗锅子和乾隆,让到上座,视为贵宾。老太太,一时被大家赞颂得心里痛快,便高喊一声:"给客人上酒上菜,宴请众位。" 乾隆本来恨透了这老太太,根本没想喝她的喜酒,但她无意中冒立了祝寿头功,被推为上宾,便趁坡上驴,转怒为喜,暗自高兴。再见到桌上民间香菜野味,闻到扑鼻酒芳肉香,他肚子里又正饿得肠子咕噜噜叫,便只等人们,一声酒令下,他就和刘罗锅子跟大家一起吃起了蹭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