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每当做事不合老婆心意的时候,总会听到她那句略带调侃嘲讽的话语:“你缺心眼吧!”。虽然是一句伤害性不强的玩笑之语,但心里总好像有一种难以言传被蔑视的感觉。为了以后不再被老婆骂缺心眼儿,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心眼儿”这家伙,究竟是啥东西?
后来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对心眼儿所包含的意思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心眼儿是由心、眼、儿三个字组成。这就不难看出:心,为底色根本,眼,为见识观察,儿,为助力语气。三字合一,就呈现出了心眼儿的本色。弄来弄去,原来心眼儿是指一个人的心地的善恶,内心底处的心思好坏及观察、思考、气量、胸怀的大小。
当读到古之圣贤哲人关于心眼儿的阐述和见解时,更加深了我对心眼儿的深刻理解。比如:
语本《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其中的“睫”字就是眼(睛)的意思。
唐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中写道::“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这里心眼的意思是指观察力和见识。
元刘天迪《齐天乐》词:“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中也说明在词人的心底还存留着“故园心眼”的心思和心意。
唐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中的诗句:“ 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道出了心眼儿中所包含的胸怀肚量之意。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人们特别喜欢用心眼儿这个俚语来做各种比喻抒发心里的看法。于是人们将心眼儿的各种说法进行分门别类,以便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从好坏的标准考量有:好心眼儿和坏心眼儿之分;从有和无的标准角度分:有心眼儿和缺(没)心眼儿;从虚和实的标准又可划分:实心眼儿和死心眼儿;从多和少的角度去划分亦可得出:心眼多和心眼儿少的结论;从大小的标准去区分也有:小心眼儿和心眼儿大之别。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心眼儿无不是个人心机底色一种外露罢了。人是一种极其复杂且时常伴有各种莫测变化情绪及心机或深或浅的高级动物。人和人不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就可能会导致在生活交往处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眼儿”。
有些人天生善良,有嘴无心,甚者无肺,对任何人都不设防。在他们眼里,人皆为好人。为人处世心机很少甚至基本没有,奉献的多索取得少,对人特别好。可吃亏上当的总是自己而非他人,有时显得很傻很傻的不要。
这种人,往往在众多人的眼里被看做是集好心眼儿、实心眼儿和没心眼儿为一体的一族。有时这些人也经常纳闷,我对别人那么好,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呢?说起原由也不难,大概就是忽略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及缺少“防人之心”应有的一些心眼儿罢了。
活着的本身就是将自己不得不置身于各种激烈竞争的现实舞台中。在谋生过程中,无论是谁,都很难避免要与社会上各色人等竞争的现实。一个没有一点心机且缺少各种心眼儿的人,往往会被现实打败。为了活着,善良可取,缺少必要的心眼儿并不可取。
长心眼儿的目的不是整天去算计别人,人前逞能,显得自己的心智无敌,而是要在爱耍心眼、玩心计的人面前能够维护好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好好的生存,好好的活着。
世间有好心眼之人,也不乏有坏心眼之徒。这些人的心眼儿底色就是紧盯自己的利益,为了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善于玩弄心机,爱耍坏心眼儿,满嘴谎言,全部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能割他人的韭菜,只占便宜不吃亏且能言善辩、巧舌如簧。比如,对以前暴雷的P2P等各种理财产品的操弄和各色电信诈骗的欺骗表演等,莫非如此。
民间常有人说,“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这里的“好人”可能是指心地善良有好心眼的人,而这里所谓的“坏人”大概就是指心存坏心眼儿的恶人。这种想法,只过是人们对好人的祝福和一厢情愿地对坏人的诅咒罢了。然而现实中还流传着“好人难长寿,坏人活千年。”的歇后语。怎么理解?气归气,恨归恨,啥也不如自己多长个心眼儿。
无数的经历告诉我们,有心眼儿的人姑且混得都不如意,何况没心眼儿、缺心眼儿之人呢?在生存面前,多长个心眼儿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生活智慧,并不意味着品格的低下。因为你要活着,就要有为了更好活着的心机和谋略。
活着都不易。但在活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自己想不开,大事小事装不下,没气量,无心胸,心眼小的想针孔一样。整天大惊小怪,提心吊胆,心惊肉跳,仿佛像天塌了似的。小心眼之人很难成就大事,因为视野和心胸不够大、不够宽阔。
心眼太多,疑神疑鬼,活着心累。心眼太死,缺少灵活变通,活着梗直僵硬。心眼太大,无心无肺,活着过于直白。心眼儿太坏,遭恨失德,活着被责被垢。但无论如何也不要做一个缺心眼儿的人。
弄来弄去,心眼儿原来是指一个人的心地的善恶,内心底处的心思好坏及观察、思考、气量、胸怀的大小。
活着的本身就是将自己不得不置身于各种激烈竞争的现实舞台中。在谋生过程中,无论是谁,都很难避免要与社会上各色人等竞争的现实。一个没有一点心机且缺少各种心眼儿的人,往往会被现实打败。
还是那句话,善良可取,缺少必要的心眼儿并不可取。为了活着,要多长个心眼儿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