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4月16日的保利威“数字营销实战分享会”。
如何判断社群的生命周期?一个社群的3个底层逻辑,精神链接 现实链接 数字链接。
一、5层精神链接
社群运营尤其中高端社群运营,是较挺复杂的,首先要知道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去判断一个社群,它能活多久,或者这个社群有没有影响力,其实从这几个底层逻辑的维度来判断,再讲具体实操是怎么样的。
社群的第一个底层逻辑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链接,其中分为五层:
(1)群价值。比如群里有红包,或者有免费的课程,有免费的优惠券。这样的社群黏性非常不足,一旦你的优惠消失了,这个社群就解散了,这是最浅一层;
(2)身份认同。当你在这里边,有可能都是来自北京,有可能都是大学生,大家有一个身份认同,这个黏性就会比之前高一些;
(3)共同目标。你们都是大学生了,但是你们这个大学生其实是一个考研团体,你们目标都是考北大,基于你考北大,考研的群,拉起来的,这里面的黏性会比之前更强一倍,因为你们有了共同的目标;
(4)价值观。其价值观的渗透力远远超越了距离,无论北京、上海还是各种地域,各种肤色,只要你们的价值观相同,有可能你们就会链接起来;
(5)文化。你的社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你这个社群有你自己的行为规范,有你整个故事传承,他会跟你讲你这个社群组织里的创办人,他的整个故事,他是怎么一手创办过来的。
你们也会有一些道德约束,有自己独有的仪式,比如穿着黑西装,戴着黑墨镜,这就是一个社群。
二、3种规模的现实链接
现实链接其实就分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越小规模的这种聚会,其实整个亲密度,交流的深度会越高,如果你要做好一个社群,一定要把这些所有线下活动,大中小规模有序的安排好。
三、2种类型的数字链接
数字链接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产物。
第一种是群主和群员的数字链接。最浅一层就是我作为群主,我添加了你们的微信,但是如果逐渐的深一点,整个社群对整个群成员的用户行为分析,对群成员的踪迹,都有记录,这是最深的数字链接;
第二种是群成员与群成员之间的链接。最浅一层有可能你群成员之间你们互相加了微信,这个黏性很小,但是你们互相有可能还点赞了,还私信了,你们黏性加深一些,经过我们这个社群的组织,你们线下见了面,最后你们经常聊天,经常线下见面,这样黏性更高,由浅至深。
一个好的社群,必须三个链接重叠的,但是如果你做一个社群,我单单讲的中高端社群,单独把价值那块做到极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