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是我四十岁生日,我妈应景点评:人到四十古来稀。
她说得有道理,就在生日前几日,有天我头戴帽子口罩、身着黑色长款羽绒服、肩挎手拿了六个大包搬家到新居,刚进电梯有个几岁的小姑娘就贴心地张罗:奶奶,你去几层?我给你按!当下我除毫无情绪波动、立即报出楼层之余,更是慈祥地回应:谢谢孩子。
回到家把这四十岁的当头一棒讲给我妈听,她狂笑到流泪,然后边抹眼泪边将两只手掌摊开、在胸前比划了差不多一嚓的距离,感慨时光腾云驾雾:40啊李菲,你都40岁了,想当初我把你拉出来的时候,你不就是这么大的小崽子?
感谢我的母亲,她不仅晃悠到鬼门关勇敢坚定地把我“拉出来”,而且当妈当得出色、四十年来持续让我哈哈大笑,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本来嘛,我是一个对年龄变化无动于衷的人,因为我从不觉得年龄和成长有彼此成就的正关联关系,成长一定不会只与年轻人有关,它关乎于任何还没有完成这一步的人。40、50、60、70……这些数字上的空洞累加并不能自动转化成智慧、眼界、胸怀、威望和共情能力,更不是人可以停止成长、躺在所谓“人生阅历薄”上没完没了兜售自己“心得”的资本。
但有些人和事,却让我在靠近40岁的这一年,找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比如恐惧和心碎、比如接受自己的软弱、比如虽然人各有命但你中一定也有我。
第一个就是我妈,她让我对年龄产生恐惧,只不过这个年龄不是我的,而是她的。
我妈五零后,生在四月头,典型的白羊座。这大家就门儿清了:她就是七情上的直肠子。喜怒哀乐半分都藏不住,平日风风火火极度要强,在家必须要说头句话、但心热嘴臭,往往什么脏活儿累活儿苦活儿都干了,就是一张嘴不饶人,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吃苦不讨好的女性画像。我虽然明面儿上是水瓶座,实际上升星座落在摩羯上,再加上我爸这个天蝎,你想想,我妈的生存环境得有多险恶:她谁也玩儿不过啊。
但她就是那种以刚烈应万变的英雄母亲,由苦日子走过来,带班教课、跑医院侍奉父母二十多年、同时兼顾家庭和孩子教育(当然我爸也功不可没),全靠头顶这口“生活你别想治了我”的真气提住。用她的话说:但凡我还有一口气能爬下床,我谁都不用你们,看不上你们干那活儿。
明明是忘我的无私奉献,她就是能说得这么不解风情,可见白羊座女性的要强并不是一种想要谋取些什么的策略,就是单纯地跟自己较劲,还有不想要示弱的强烈自尊心。
比如有次我俩吵架吵狠了,我气急败坏地嚷嚷:你信不信现在我就从楼上跳下去。我这种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然万万不会跳啊,无非是嘴上耍耍无赖外加话赶话、不能输了气势罢了。我妈面无表情地秒回:我告诉你黄泉路上无老少,谁走了留下的人都得好好生活。这句话后来在我朋友中间广为流传,大家纷纷表态:你妈太狠了,我妈特想跟她做朋友,学学。
就这么要强的妈,去年变得健忘:经常戴着眼镜找眼镜、收拾完东西转脸就忘放哪儿了、坐车回家突然失去方向感不知道往哪儿走了。我当即驮着她往协和去做了各种检查,医生表示没有任何问题并科学分析:不少年轻人也会出现这些种状况,至于偶尔失去方向感,一般是因为老年人出门少,路况变化又日新月异的,难免一时懵了,不要太担心。
话虽这么说,但我心里有点什么东西松动的声音:那个无论多少繁难摆在面前也坚不可摧的妈变成需要呵护的小宝宝了。我回想起有次她把我的东西收拾起来、想用却找不见时我冲她又吼又叫大发雷霆的场景,那天她也不说话,就弯着腰一个箱子一个箱子地翻,头发都乱了,我当时就刺心得不行,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后来洗澡时我捂着脸默默哭了很久,那时我意识到自己气的根本不是什么找不到的东西,而是因为恐惧:这个泰山压顶也不会面露惧色的女英雄,竟然也会变老,也会没力气再跟我对吼,我不想相信。仅仅是作为女儿都可以感受到如此剧烈的冲击,亲自体验到这些变化的她又该是何等的失落、痛苦、无法与外人道呢。在那之后,我不再对年龄那么“无感”,因为它的增长会不断提醒我:妈妈已经是一个接近七十岁的老人了,我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她,像她从未停止地爱我那样。
所以有一天,我抱着我妈跟她说情话:我觉得人有妈可以叫真是一种幸福。我妈:对啊,你看我就没的叫了。我(停顿):你可以叫我(?)我妈:我叫你奶奶算了。
这才是我那嘴上不饶人的妈嘛!
第二个是我的朋友W. 我跟W因工作相识,虽然一北一南相隔数千里、聊天频次也真正有限,但每一次都直指灵魂震荡心灵火光四射的,如果你问我,我会说自己把她当做挚友。
前年W升级做了妈妈,对年轻女性而言这毫无疑问是生命中最为奇妙的一个身份转折,但她这个折却转得峰回路转的:
宝宝出生还不足月时眼睛就被确诊为先天性的角膜混浊,不但从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跟其他小朋友有些不同,功能上也注定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干扰和影响,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我了解到这件事细枝末节的时候,小家伙已经接受了不止一次手术,而当时她还不满12个月大。W跟我说,眼部生有这种先天瑕疵的小朋友可能一生中要多次手术并随诊观察,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失眠到后半夜。
从她发来的家庭日常视频中,我观察到小朋友性格开朗很聪明,十分阳光可爱,胆子也很大。但她越是这么灿烂懂事,我越是心疼得不得了、抱着我妈感慨:这娘儿俩都太不容易了,眼下这个阶段宝宝可以被保护得很好,可未来她去上学、走进职场后,会不会经历他人的侧目和恶意呢?如果那样的话,身为母亲的W在已经承受了那么多那么久之余又要如何去引导和开阔孩子?可她呢,有谁会去给妈妈做心理按摩、关注她的成长和未来人生呢?
我妈更是跟着心疼,反复念叨:哎唷,这孩子得受多少罪啊。
为了照顾宝宝,W暂时从职场回归到家庭,我留意到每次我俩交流时,她的语调都非常温柔理性,并且绝不会使用“疾病”、“为什么是我”、“老天不公”等字眼,一直将小朋友的问题视为小小的“瑕疵”和“不完美”。她说能在这么快就接受到好的治疗,“已经是个幸运的小姑娘了,但如果你一直盯着这些不完美,人的心态就会失衡、毁了一切”。
听到这些我又偷偷抹眼泪,边抹边怨自己:之前明明想好要在交流中给她更多力量或者仅仅是给神经松松绑呢,现在反倒是她在对我做这样的事。
我从来不会觉得生过孩子的女性就比没生过的“更完整”,那只不过是一种刻板说法而已,因为在一个足够文明包容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完满自己人生要走的路,结婚或不、生不生小孩绝不应当成为唯一量尺。但我也一直都坚信母亲的绝对伟大之处:因为没有人在转换到这个身份后就自动获得了那些“坚韧、担当、隐忍、无私、异常勇敢”等等品质,所谓的“为母则刚”其实是私下无数次的自我说服、开解、与压力抗争后的被训练过的“本能”反应,这样的成长之路,听上去一步之遥,走起来万水千山,母亲正伟大于此。
在四十岁边儿上,W让我更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决心要更加勇敢、直至成为别人的依靠,向所有这样的英雄母亲致敬!
第三就是内个地方的事儿。这件事到今天为止差不多两个月了,内容走势超过了所有人可以想象的极限,社交媒体上的各路专家和网友已经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度分析,我不再赘述重复。除了继续关注,我想分享几本书,以便所有人从更为深入的社会和文化角度去看待它而不仅仅是强烈的情绪输出,之后你会发现实际上它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人可以置身事外的。
我说的所有人,包括那些觉得“这有啥大不了,现在你是知道了,不知道的还多着呢”的那部分人;包括“这就是地方风俗,很多女的到了那种境地还比在自己家乡过得好了呢,也算造福了(?)”那部分人;当然也包括你我这种“快要窒息了却什么都做不了”的人。
一本是《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另一本是《如何抑制女性写作》。
前者的著者上野千鹤子教授是日本战后70年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学学者和女性学领军人物。她自己袒露心迹,称这本书对于作者本人和阅读者都会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吧,因为这个话题并非美好而温暖的,而是让人不愿正视和无法容忍的现象。但为什么还要写?那是因为无论怎么难以接受,我们都不能闭目不见的现实,就在那里存在着。
但我读得非常爽,因为她的观点鞭辟入里、语言朴素却直指人心,给我打开了一扇凝视人类和自省的窗。原来厌女本身并不只存在于对立的性别当中,女性中的厌女、家庭中的厌女、职场上的厌女简直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可能曾是、正是、或永远是厌女队伍中的一份子而不自知。
如果你将这本书与那本著名的《黑箱——日本之耻》配合来看,会发现《黑》恰巧完成了对《厌》的典型案例证明。
《如何抑制女性写作》的作者乔安娜•拉斯则是一位科幻作家,也是高举大旗的著名女性主义者。她以文学史为观察角度,抛出不计其数个女性作家的名字和丰富的例证,让阅读者不仅更加了解女性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没有),并可以将这种视线投向现实。或许直到此时你才意识到:原来厌女早已覆盖全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默认行为准则——女人不能写作。
我算不上什么女性主义者,但看完这两本书却想到一句话:社会显然不认为性别不重要,社会正是觉得性别极为重要,许多不公和伤害才由此而生。这不是我原创的,是《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中珍妮特•温特森的真知灼见,我喜欢她在采访中的遣词造句和优雅态度,它们言之有物引人深思。
不仅如此,她将自己作为女性或许被认定“离经叛道”的人生故事以《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这本书来呈现,我不确定它的力量,但毫无疑问可以帮到那些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太正常”的女性和她们的焦虑。
这几本书(其实还有更多,未来单开一期),都是我在40岁前的这个月集中读完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一个社会热点将书中的观点铺开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诚意推荐给你,如果想要改变什么,那么我们不如从自己开始: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偏见和视界死角,才有改变它的可能。
哎,洋洋洒洒唠叨了这么一大篇,可能会让为着“四十不惑”这个标题点进来想看一篇鸡汤内容的人失望了。无论历史对“无惑”二字的解读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确信年龄的机械增长并不会让我们面对的难题迎刃而解,但经历会、知识会、阅读会。所以,无论你正在几岁,请务必保有勇敢开阔的内心,好奇心和想象力,还有善良、自省、温柔和谦卑,它们会解决你所有的困惑。
最后送给大家生日前夕我拍到的美丽热植店,新的一年,每个人——无论年龄、身份、性别、正在经历什么——都要用尽全力如这般生机勃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