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50多岁了,只有城乡居民社保,到时养老金不够怎么办?”
现在大家的养老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年轻人担心自己父母以后的养老,想做些什么,可是又无从下手。
今天保妹就以自己身边的老人为例子,给大家支些招。
真实的养老现状
虽然我们常说养老要趁早规划,可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是没机会“早”的。
他们年轻时,那个时代都很艰苦,他们要想办法维持生计。
等成家立业后,又把重心都放在孩子们身上,想着养儿能防老,到时再加上社保养老金应该够用了。
到年纪慢慢大时,看到子女那么忙、压力大,城乡居民的社保养老金又不高,不想自己以后成为子女的“负担”,这才考虑养老。
毕竟,养老金够不够,退休后的生活完全不同。
保妹的大舅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中学老师,退休后这5年职工社保养老金每年都在涨,他现在一个月退休金有五千多。
这在我们小县城比很多年轻人的工资都高,大舅的退休生活那叫一个滋润,旅游、老年大学、健身、做美食,一样都没落下。
可是我大伯呢,66岁,以前只交了城乡居民社保,在外地打工时挣多少花多少,也没攒下啥钱;
现在社保养老金每月只有两百多,他只能去工地干些体力活贴补生活。
所以养老金必须要强制储蓄,不然根本攒不住啊。
怎么攒钱最合适?
养老攒钱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一定要选择绝对安全、绝对稳定、又有高收益的方式。
股票和基金的收益是高,但是风险也很大,盯个大盘心情就像过山车,再看看现在大跌的股市,普通人不要去碰。
银行理财也不合适,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之后,银行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亏本。
定期存款和国债呢,它们虽然很安全,但是收益都不高,这些年利率又在持续下滑,现在5年期定存和国债利率只有2.65%左右,而且还是单利,升值空间有限,不太适合养老。
那靠房子能养老吗?
我国家庭70%的财富都是房产,自有住房比例超过80%,几乎家家有房,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以房养老是很自然的。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以房养老可能行不通。
以房养老通常说的是反向按揭,简单说就是老人把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老人获得养老金的同时,还能继续住在自己房子里,等去世后抵押机构再卖掉变现。
保监会早在2014年,就开始反向按揭的试点工作了,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因为反向按揭依赖得是房价的持续上升,看下现在的房地产行情,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产还好说,小城市的房价能不跌就谢天谢地了。
保妹爸妈老家那套房子,学位房、楼龄新、生活配套完善,可是卖了两年才亏本卖掉,那感觉像在卖一个烫手山芋。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以房养老也不现实。
想解决养老问题,用商业储蓄险比较合适,比如提取灵活的增额终身寿,或者活多久领多久的年金险。
50多岁买商业储蓄险划算吗?
很多人担心年纪大买商业储蓄险不划算,收益不够高,坦白地说,年纪大买储蓄险,钱增值得时间短,确实不如年轻时买领得多。
但是我们算一下真实收益后,你就会发现,商业储蓄险是年纪较大时,能选到的、可以很好解决养老问题的最好方式了。
1、增额终身寿险
以52岁的老王为例,他自己或者子女每年交10万到万年禧两全险 账户里,交3年,总保费30万:
老王57岁,也就是保单第6年时,账户里有31.69万,这时已经回本;
回本后账户的钱按照复利快速增长,65岁时已有46.34万,对应IRR是3.40%;
75岁时账户里有65.37万,是已交保费的2.18倍,对应IRR是3.44%;
85岁时账户里有92.21万,是已交保费的3.07倍,对应IRR是3.46%,这已经无限接近监管规定的3.5%上限;
这些钱都白纸黑色写在保单的现金价值表里,未来是100%确定能拿到的,安全、稳定。
另外,(类)增额寿产品领钱灵活,期间老王需要用钱时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取出,养老也行、补贴孩子也行、周游世界也行,典型的一款多用,它也是很多普通家庭的第一选择。
2、年金险
如果想退休后,在社保养老金的基础上,每年/每月还能固定领取一笔钱,那还可以考虑年金险,它很适合专款专用。
还是以52岁的老王为例,每年交10万到福满满 账户里,连交3年,总保费30万:
老王65岁开始,每年固定领到2.71万养老金,活多久领多久,一辈子不用担心没钱花。
此外在特定年龄80岁、90岁和100岁,老王还能分别领到祝寿金27100元、54200元和81300元。
比如老王在80岁时,已经累计领取养老金和祝寿金共46万,这时退保还能拿到16万的现金价值,要是不退保依然每年固定领钱,活得越久越占便宜。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怕拖累子女,需要用钱时也不说,就想着自己解决,这时如果保险公司能定时给他们钱,能很大程度打消老人的心理上负担。
总结
养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能回避的大问题。
虽然对50多岁的人群来说,增额寿和年金险依然是养老的最佳选择,但是留给账户增值的时间真的不多。
和年轻时就储蓄比起来,他们已经少增值了二十多年,对应的保单利益也少很多。
所以每个人都要重视起来,养老不能指望“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定要越早规划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