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文言文以及译文
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译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34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孔融让梨作者
刘义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世语新说》,《世语新说》是南朝刘宋的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作品。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本6卷36篇,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种类别中都含有数则小故事,每个故事中都记录了东汉末期到南北朝之间的一些名士的言行轶事,三十六个类别加起来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故事。
孔融让梨资料
孔融让梨是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该故事发生在孔融四岁的时候,他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却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孔融让梨绘本故事
儿童绘本故事孔融让梨,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孔融让梨古诗文
出自于魏晋南北朝诗人范晔《孔融让梨》古诗文原文:“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孔融让梨古诗大概
“孔融让梨”是一个历史故事,并不是一首古诗。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孔融在四岁时,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理应拿小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学会谦让和尊重他人,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