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暗杀的司马懿招谁所救
根据历史记载,遭遇暗杀的司马懿被他的本家成员司马师和司马昭所密谋暗杀。当时司马懿被刺伤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得知消息后亲自前来救治,另外他的女儿司马昭的妻子卞氏也参与了护理。最终司马懿因伤重不治去世。
史料并没有明确提到司马炎和卞氏是如何得知司马懿受伤的,但一般认为是由他们派出的方士或者医生告知的。至于救治 ***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医生采用了针灸和药物治疗,但未能挽救司马懿的生命。
司马懿有哪些经典的故事
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
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
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
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
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
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
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 *** ,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
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 *** 。
关于司马懿的历史典故
1、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
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
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 *** ,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 *** 。
2、三马同槽
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
司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
但曹丕后来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相继专嬗曹魏朝政。
3、老妻拒食
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连张春华都很难有机会见到司马懿。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
司马懿说:“老东西真讨厌,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张春华因此羞惭怨恨,于是拒绝进食,想要自杀,她的几个孩子也都不吃饭。
司马懿惊恐而赔礼道歉,张春华才停止绝食。司马懿出来后对别人说:“老东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罢了。”
司马懿装病篡权的主要内容
魏王曹睿病故,曹芳即位,司马懿和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一同执政,但曹爽年纪既轻,又是贵族子弟,凡事都交给富有经验智谋的司马懿去办理。曹爽喜爱吃喝交游,门下聚集了一帮朋友,有一天,大学者何晏对曹爽说:“大魏是曹家天下,不要过分相信外人。”
曹爽说:“先帝将幼子托付给我和太尉(司马懿),我当然要遵从遗命。”
何晏冷笑道:“从前,老将军(曹爽之父曹真)与太尉一起领兵抗蜀,若不是三番五次受太尉的气,何至于早逝?”
这话不禁引起了曹爽的愤恨。于是,他就与心腹一起谋划削掉司马懿的兵权。
曹爽与门客商量定了,就来见曹芳,说司马懿的功劳很大,应当加封为太傅,曹芳还是个孩子,不懂其中的诀窍,就听了曹爽的话,把司马懿召来,封他为太傅,司马懿全无防备,大吃一惊,但又不能抗命,只有交出了带兵的印信,从此,军权落到了曹爽的手里。
曹爽高枕无忧,经常带着家将门客出外打猎,有时几天不回城去,他的弟弟以及门客都劝他说,几天不回城,恐怕会有人发动兵变。曹爽笑道:“军权在我的手里,司马懿又在家养病,有什么可怕的?”后来,曹爽的弟弟曹义求大司农桓范劝劝曹爽,曹爽听了,多少注意了一些。
恰在这时,李胜任青州刺史,前来辞行,曹爽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让他假借到太傅府上辞行,趁机察看司马懿的动静。
李胜来到太傅府,只见司马懿面容憔悴地躺在床上,由两个侍女扶着,才勉强撑起身来。李胜对他说,“我要去青州上任了,向您来辞行!”
司马懿含糊地说:“并州接近匈奴,可要好好防备!”
李胜说:“是青州!”
司马懿说:“你从并州来?”
李胜又道:“是山东青州。”
司马懿大笑道:“你刚从并州来?”李胜最后借用纸笔,才对司马懿说明白。司马懿看了好一会才说:“原来是青州哇,我病得耳聋眼花了,刺史路上保重吧!”说完,司马懿用手指指嘴巴,侍女捧上汤水,司马懿就在她们手中喝了,汤水还洒了一衣襟。
最后,他流着泪对李胜说:“我年老力衰,活不久了,剩下两个儿子,要托曹大将军照顾,请李刺史在曹将军面前多多吹嘘。”说完指指两个儿子。
李胜走后,司马懿便披衣起床,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李胜回去必定要跟曹爽说,他不会再疑我了,曹爽如再出去打猎便可动手。”
李胜赶回大将军府,把情形一五一十地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大喜道:“这老家伙一死,我就什么也不怕了。”过了几天,他带着魏主曹芳,点起御林军,借口出城祭祖,打猎去了。
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儿子和众将,直奔朝中,威逼郭太后下旨,说曹爽奸邪乱国,要免职办罪,太后无奈,只得下旨。然后又占了城中的兵营,紧闭了城门。曹爽接旨后,本可以凭大将军印讨伐司马懿,但他生性昏庸,不听众门客的劝告,反而相信了司马懿的话,把大将军印交了出去。不久就被司马懿处以死刑。
从此,政权归司马氏。装一场病可以取得大权,乃至取曹魏而代之,建立司马氏的西魏政权,装病之功,可谓大矣!
请问为什么老人家看三国京剧总是谩骂司马懿老奸巨猾
虽然在京剧中,曹操是经典的白脸扮相,但大家都承认他是一代枭雄。而说到司马懿,则是一个老奸巨猾隐忍厚黑的阴谋家形象。同样作为权臣,同样后代篡位,为什么他们的评价相差这么远?
曹操和司马懿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他们的后代都有篡位的污点,曹操身为汉臣,其子曹丕篡汉,司马懿身为魏臣,他的孙子司马炎篡魏。
但除了这点,他们两人可以说毫无相似之处。对比两人,你就知道为什么司马懿的名声比曹操差那么多。
首先,曹操起兵之时,董卓乱政,天下诸侯并起,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拥立汉献帝,使汉室又苟延残喘数十年,维持了皇室最后的一丝尊严。
而司马懿呢,此时的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曹魏国力正盛,完全不到覆灭的地步。司马懿身为托孤大臣,为了一己私欲发起政变,大肆屠杀政敌,其格局跟曹操不知差了几个档次。
再者,曹操起兵之后除袁术、灭吕布、诛袁绍、平西凉,曹操自述:“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话虽有几分自满,但除了他,还有谁有资格这么说。曹操至死都是汉臣,他曾说年少的梦想是为大汉扫平叛乱,死后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而观其一生,他确实做到了。
而司马懿从来不是胸怀天下的人,在他心中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是首位,国家百姓都是其次。曹操曾多次征辟司马懿,他都装病拒绝,直到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司马懿才接受曹操的征辟。
司马懿的一生,都是明哲保身伺机而出的阴谋家,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最后选择发起政变,也不是因为性命受到威胁,事实上当时曹爽虽然在朝堂上架空,但并未将司马懿置于死地。司马懿却在政变时用计骗曹爽投降,承诺不伤他性命,事后却夷人三族,连远嫁在外的女儿也不放过。手段之卑劣,实在令人不齿。
就拿篡位这件事来说,曹操的后代也做得比司马懿后代体面得多。曹魏代汉,汉献帝几番禅让,曹丕最终才接受。虽说有做作的嫌疑,但在那个年代,也算保全汉室最后一丝颜面。
司马家族的吃相就难看多了,众目睽睽之下刺杀魏帝曹髦,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大庭广众刺杀皇帝的权臣。司马家的后代听闻之后,都羞愧难当说:“司马家得国不正,国祚安得长久!”
最后,司马家族最为诟病的,恐怕还是五胡乱华。司马家上梁不正下梁歪,建国仅二十多年后,子孙后代就互相屠戮,即是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中原内耗严重,国力空虚,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下,造成中国历史上更大的危机,中原 *** 险些遭到灭族。
司马家得国不正,德不配位,晋朝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
可以这么说,司马懿名声之所以这么差,除了自己的原因,跟他的子孙后代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关系。
简述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司马懿被解兵权之后,装病不出,二子也退居闲职。面对曹爽心腹李胜的探听,司马懿去冠散发,拥被而坐,假装行将就木;装耳聋,将荆州说成“并州”。
进汤时,汤流满襟,称自己将死,要李胜帮助照顾他的儿子。消除了曹爽对他的戒心。
曹爽觉得司马懿对自己没有威胁,放松了警惕。结果爆发了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夺取大权,杀了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