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介绍]
小明家在广东省茂名市(约21.5 N)准备在某楼盘买房。建筑从东向西延伸,每户的北面和南面都有阳台。两栋楼高51m,高3m,如图所示间距27m,均有地面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所示)。相应完成10 ~ 11题。
10.小明的爷爷怕冬天中午室内晒不到太阳,所以小明家至少可以买二楼以上的几层。
A.9楼B.10楼
c .八楼d .可以。
1.小明爸爸想在停车场买个车位(停车场长度和楼一样)。现在只有A、B、C、d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在太阳下暴晒太久,还是选吧。
A.停车位a。停车位b。停车位b。
C.停车位c .停车位d .停车位d。
[答案解析]
10.a这个地方位于北纬21.5度,根据正午太阳高的计算公式:H = 90-(直射地与期望地的纬度差),可以计算出冬至日这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为45度。前一栋楼的高度是51米,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是27米。可以知道24米以上会有光,楼层高度是3米,所以9楼以上会有光。如下图所示:
11.这个地方位于北半球。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停车场东西两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车位A、D位于停车场西侧,长期受阳光照射。车位B、C位于停车场中间,车位C位于南侧,被建筑物遮挡,日照时间较短。
[知识讲解]
影子总是背对着太阳。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在南方,影子在北方。也就是说,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高度相反,影子朝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关注太阳的变化和应用。
1.每日变化:
高度:日出日落时太阳的高度为0,中午时太阳的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更大值。
方向:直射点以北的区域,太阳上午在东南方向,中午在正南方向,下午在西南方向;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太阳早上在东北方向,中午在正北方向,下午在西北方向。(夏半年日落日出前后的短暂时间除外)微信官方账号地理678整理发布。
2.年度变化:
高度: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区,太阳的高度在夏至中午达到更大值,在冬至达到最小值。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范围为46° 52′。在阳光直射的地区,太阳的高度在中午达到更大值90°,在北半球冬至时达到最小值,在南半球夏至时达到最小值。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角度值变化小于46° 52′,大于23° 26′。
方向: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在世界的西北方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在世界的西南方落下,除了昼夜极端的地区。
3.计算:
①中午太阳高度角之差等于纬度差,即H = 90-(直接陆地与期望陆地的纬度差)。
(2)一天中更大太阳高与最小太阳高之差为极端日光发生地区该地与极点纬度差的两倍;并且是直接曝光点纬度的两倍。
4.应用:
①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器与地面的倾角和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互补的。纬度越高,正午太阳的高度角越小,集热板的倾角越大。夏季中午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集热板倾角比冬季小。
②建筑间距:相同建筑高度下,纬度越高,中午太阳的高度角越小,建筑的阴影越长,理论建筑间距越大。
③辨别方向:可以根据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来辨别方向,如当地时间10点太阳在东南方向,下午3点太阳在西南方向。手表指针也可以用来精确识别,但你必须先把手表时间调到当地时间,然后把时针指向太阳,时针和12之间的平分线就是正南。
④其他:骑行时选择座位避光的问题;教室里什么时候拉窗帘的问题;日落时拍照;北侧的雪很难融化;树的年轮等等。
[巩固问题]
6月7日,一位观测者在一条回归线上用一台固定位置和角度的普通相机,在同一时间间隔连续拍摄太阳,然后叠加得到当天太阳从日出到日落的视运动图(下图)。当太阳处于R位置时,树影最短。相应完成1 ~ 2题。
1.当太阳在R表示的位置时,摄像机的方位和纬度分别为
A.面向北23.5度。
C.朝南南纬23.5度。朝南北纬23.5度
2.如果观测者想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得到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像,那么拍摄日期应该选在,不管天气条件如何。
A.大约在6月17日左右
C.大约在7月7日左右
北京时间9月23日13时04分左右,中国某城市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更大值。一辆汽车在城市的环路上行驶。车内乘客发现,几分钟前,阳光从左侧车窗照进车内,几分钟后,阳光从车头照进车内。一个地理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画了下面这幅图。相应完成3 ~ 4题。
3.根据材料描述,这段时间车辆在图中行驶。
A.a区,b区,b区
c区,d区,d区
4.要确定城市为成都(30 N,104 E),考察组还需要获得以下材料
A.这个城市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B.当天北京时间7:04该市上涨。
C.当天本市太阳更高高度约为60。
D.那一天,城市正午太阳的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更大值。
每天国际标准时间17: 00,一个兴趣小组测得,一年中的中午,树的阴影顶端在E和F之间来回移动,树的高度为4m,op为4m,P点为EF的中点。相应完成5 ~ 6题。
5.这棵树位于
A.黑海海岸b .日本海岸
C.沿着维多利亚湖
6.当树影顶端从F移动到e时。
A.北京的白天长,夜晚短,白天越来越长。
B.非洲斑马线到赞比亚
C.中午时分,海口的太阳高度逐渐升高。
D.孟买的主要风向从东北变成了西南。
下图是中国科考队在南极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相应完成7 ~ 8题。
7.这张照片的拍摄日期,拍摄者所在地或者中国结的影子是
A.1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北方。
B.3月25日,中国结的影子指向东北。
C.9月23日,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
d . 12 12月22日,摄影师位于中国结东北。
8.从南极大陆中心吹向边缘的风是
A.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C.顺时针方向d .逆时针方向
下图是北欧维京人用来指引航行方向的导航工具。将木盘放入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棒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下图显示北欧海盗使用的导航工具。相应完成9 ~ 10题。
节气名称
公历日期
纯亮度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谷雨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
夏初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
小满
每年5月21日或22日。
芒种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夏至
每年6月21日或22日。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
大暑
每年7月22日或23日。
对应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表(节选)
9.在夏半年,从欧洲向西南方向连续航行期间,中午棒影长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某个时间范围最有可能是
A.清明至谷雨期b .长夏至小满期
C.芒籽至夏至期d .暑至暑期
10.某年7月船队航行期间,棒的午影长度与槽重合,因此航线经过的海域纬度范围最近。
北纬45度至52.5度
北纬63度至68.5度
国内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在寒冷的日子(北京时间)13点左右,教室走廊开始被阳光照射,而不是被南楼遮挡。下图是日照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一个同学当天拍的二十四节气图片。相应地完成问题11 ~ 13。
1.当同学拍照时,他面对着
A.东b .西
C.南d .北
12.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了,中午晒不到太阳的时间大致开始于
A.冬至b .夏季高温
C.小雪d .小满
13.学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b浙江省
C.云南省d .新疆 *** 尔自治区
【答案解析】
1.b相机的固定位置和角度也能拍出太阳一天的轨迹,说明太阳一天的轨迹小于180度,说明白天短,夜晚长。这天是6月7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在北方。所以选b项微信官方账号地理678整理发布
2.c此时,阳光直射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阳光直射点再次照射在纬线上的日期应该与夏至前后的日期对称。从6月7日到夏至(6月22日)大约需要15天,所以直接再次拍摄平行线的日期应该在7月7日左右。
3.b这个城市太阳的高度在一天中达到更大值,这意味着这个城市现在是12点,太阳在正南方向。行驶在环线的A段和D段,阳光无法直射车内;在C段行驶时,阳光只能从右侧进入车内;在B段,阳光可以先从左侧进入车内,再从正面进入车内。
4.c根据“北京时间9月23日13时04分左右,我国某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更大值”,可以得到该地的经度。学习小组还需要获取的资料是城市的纬度。9月23日,阳光直射赤道。如果当天城市中太阳的更大高度在60°左右,则城市位于30 N。
5.d从材料中可以得知,国际标准时间17点时,该地为正午,因此可以推算出该地位于西五区,北美五大湖位于西五区。
6.D树影顶端位于F时,影子最长,为北半球冬至;树顶在E时,影子最短,为夏至;当树影顶端从F移动到E时,就是冬至到夏至。在北京,白天短,夜晚长,然后白天长,夜晚短。阳光直射点北移,非洲斑马北移。海口位于北纬20°附近,中午太阳高度先升后降。孟买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天吹东北风,夏天吹西南风。从冬至到夏至,孟买的风向从东北风变为西南风。
7.a中国结放在南极,南极被北方包围,所以摄影师和中国结的影子都在中国结的正北方。
8.d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从南极看风向为逆时针方向。
9.d维京号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纬度位置越来越低。如果棒的午影长度变化较小,即中午太阳高度变化较小,那么阳光直射的点需要南移。在四个选项中,“在夏季高温到夏季高温期间”,阳光直射点南移。
10.b .从“木棒的午影长度刚好与本月槽重合”可知,航行中经过的区域正午太阳的高度都等于45°;直射阳点的移动速度约为7.8/月,所以直射阳点大致位于7月1日21 N,13° N;7月31日。7月1日航行的海域纬度约为66 N,7月31日航行的海域纬度约为58 N。
11.在一个寒冷的日子,B教室的走廊在13: 00(北京时间)左右开始暴露在阳光下。在中国各地的中午,太阳从南方入射。所以左边是南,同学朝西。
12.c开始受阳光照射,不再被南楼遮挡的节气,是冬至之后的第二个节气。如果被南楼遮挡,中午无法晒到太阳,大致从冬至前两个节气开始,也就是小雪。两个节气关于冬至是对称的,所以中午太阳的高度是一样的。
13.c北京时间13: 00不再被南楼遮挡,说明此时太阳高度更高,是当地时间中午12点。这个地方在105 E附近,云南省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