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什么?怎么区别绝句,律诗和古风?怎么区分律诗和绝句?什么是绝句,什么是律诗?律诗和绝句属于什么?律诗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则分为什么和什么?七言绝句与七绝的区别?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什么?
律诗和绝句的关系:
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
BB/AAA/BB,CA/BBB/AA。AA/AB/AA/B,AB/AA/BB/A。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两者的区别:
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要求对仗)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要求对仗)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尾联
一首有八句。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颔、颈、尾(末)联。
(1)行数句数。上的区别:简单的看,
绝句是每首四句。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如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这两种出现的较多,当然也有每句六个字,八个字的,数量极少。
律诗是每首八句。同绝句一样,每句几字就是几言律诗,可以简称几律。
(2)格律上的区别。因为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
(3)对仗要求的区别。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也就是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综合上边所说的:律诗和绝句的共同点是:都是格律诗。
最简单直观地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怎么区别绝句,律诗和古风?
一、字数要求不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绝句又分古绝与律绝1、古绝是古体诗,也就是自由诗,不管是押仄声韵还是平声韵,都不受近体诗平仄的事缚;
2、律绝相当于二分之一律诗,因为是四句,只有正常律诗的一半,不但必须押平声韵,而且也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三、起源不同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
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
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怎么区分律诗和绝句?
要分清几个概念。
1、格律诗是从唐朝开始完善的,唐朝以前的诗歌只押韵不要求格律,现在称为古风,可以是四言、五言古风、七言古风,绝句也称为古绝。唐朝完善的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基本分为律诗和绝句。
2、绝句,一首4句,可以是五言、六言、七言,四言诗基本都是古风,曹操就以四言独步天下。绝句大家从小就开始背,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五言绝句。
3、律诗,一首8句,共四联,基本是五言和七言。首末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李商隐的锦瑟,就是七言律诗,中两联对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什么是绝句,什么是律诗?
一、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二、律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和绝句属于什么?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如下:
1、行数句数上的区别:绝句是每首四句。律诗是每首八句。
2、格律上的区别。因为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
3、对仗要求的区别。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也就是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诗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则分为什么和什么?
律诗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则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一般有八句,分为每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一般有四句。每句诗有五个字的是五言,七个字的是七言。
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七言绝句与七绝的区别?
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句子数量不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绝。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1.句子数量不同
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起源不同
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3.格律不同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