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浙江大学发布2021年本科招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柯艺能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设有13个学科、7个系、37个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附属医院。七个校区占地622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787万册。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和社会各界精英,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家更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5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人,“八一勋章”获得者1人,全军英雄模范1人,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5人,“最美奋斗者”6人,两院院士210余人。
亮点一:“1+7+N”招生计划
“1”对应的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前身是1984年创办的混合班。现任院长为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竺可桢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专项培养”的荣誉学院。竺可桢的毕业生有近90%在国内外深造,其中三分之一去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深造。现有班级有混合班、人文社科实验班、现实科学班、巴德尼安医学实验班、图灵班、机器人工程班、智能金融班等。
“7”是以优势学科为引擎,依托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强基班。自2020年起,浙大首次在竺可桢学院设立强基班,依托七个院系,推进“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创新培养。选拔一批有抱负、有兴趣、有才华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实行“荣誉学院+院研究生联动”的培养体系,建立“基础学科+特色方向”的专业体系,设置“通用专业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平台体系。
“N”指各专业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学校积极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海外交流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国际责任感。在校期间,学校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并在经济资助方面给予有力保障。截至目前,我校已有500多个国际交流项目,如帝国理工学院的“4+1”项目、康奈尔大学的“2+2”双学士学位项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3+2”项目等。目前学校每个专业都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或国际交流项目。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专业积极开展各种在线国际交流项目,全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
此外,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一流本科专业,适应新高考改革招生制度。2021年,招生大类进行相应调整,原31个招生大类整合为27个招生大类。其中,优化了工科专业招生类别。今年招收工程实验班、工程实验班(材料、化工、高分子)、工程实验班(信息)、工程实验班(海洋)等大类。取消原有的科技与创意实验班,将其包含的工业设计专业纳入工科(信息)实验班进行招生等。,并增加了艺术与技术专业。
亮点二:学术实力强。
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浙江大学入选全国一流大学(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排名全国第三。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11门一级学科被评为A+,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39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居全国高校之首;一级学科优秀率达到63.93%,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二。
截至目前,浙江大学共有67个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充分体现了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成效。自《浙江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出台以来,学校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对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规划,启动本科专业优化调整专项改革工作,立足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办学定位,推进专业与学科联动发展,齐头并进,结合教育部新工科、新农新医新文科和“六优一拔尖”
亮点三:“普通专科交叉融合”+“四课堂融合”的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
具体措施是什么?
本科人才培养有哪些亮点?
一起看吧~
01分类招生,专业选择更自主
按照学校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类别实行分类招生。学生入学后,零距离深入了解学科和专业,在充分了解自身发展兴趣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专业确认的相关规定,自主申请确认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每个学生有两个主要的确认机会和一个主要的转学机会。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会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
02
复合型,发展潜力更广阔。
学校构建了涵盖“通”、“专”、“跨”的本科课程体系,促进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以本科学院为平台,协调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环节,实现学生工作和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本科学院下设求是学院,负责交叉培养模式下的大三学生管理,形成“横向纵向”的学生管理机制。2019年6月,面对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的要求,浙江大学发布了《浙江大学通识教育白皮书》,指明了未来浙江大学通识教育的路径和举措。目前,浙江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前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军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外语、计算机科学、创新创业等八大类,后者包括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科技创新、文艺美学、人生探索、文科技能等“6+1”类,聚焦当代。
03
科学与教育的合作,更持久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依托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学校大力倡导和实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设有国家级、省级、校级、学院级四个层次的创新创业计划,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研发的能力与素质;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持久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次获得国际机器人足球大赛、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互联网+”等重大国际国内比赛冠军,在2014-2018年度学科竞赛测评成绩排行榜中名列之一。
海外留学,全球竞争力更强。
学校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与海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在经济资助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境外交流包括联合培养、互派学生、暑期学校、科研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国际会议、主题交流、文化体育交流、参观访问等。,全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
学校设立了国际校区,创新采用“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国际一流合作伙伴共建了多所联合学院。目前,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已正式招生,学生可同时获得双学位。浙江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学院拥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强势工科专业。浙江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有医学专业,在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方面有优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学院2016届之一批毕业生在升学方面成绩突出:96.4%的学生获得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其中博士生录取率为55%,硕士生录取率为45%。浙江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2016届首届毕业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00%的学生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为94.1%,海外名校录取率为76.5%。
05个性发展,更灵活的跨专业辅修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新形势下学生多种方式成长学习的生态环境,不断推出辅修、辅修、辅修学位等覆盖全校大部分专业的跨界学习项目,促进跨专业培养和跨界知识融合,使毕业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2020级辅修、辅修、小学位专业90个,录取学生近1200人。
06
全面和更加协调的四级培训
加强之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的协同训练。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名师上课,提高之一课堂(主阵地)的师生互动,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在SRTP等第二课堂形式和校园文体活动中团结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需求与“一带一路”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双柏双金等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等第三课堂形式对接,在实践和创新中成长;第四节课重点促进学生海外学习交流,提升全球知识和思维能力。
亮点四:全方位资助奖励体系
+全过程服务开发系统
浙江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评价和奖学金评定体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从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能力和身体健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评定。学校设立了校级本科生荣誉称号,如学生求是荣誉勋章、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和“模范”系列荣誉称号。奖学金方面,有竺可桢奖学金、浙大奖学金等校级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浙江省 *** 奖学金等 *** 奖学金,还有企事业单位、个人资助的校级外围奖学金40余项。
浙大承诺“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开通了“绿色通道”,让暂时交不了学费的新生直接办理注册手续;对于受资助对象,学校在核实相关信息后,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各类补助、勤工助学等多种措施给予资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设立了“浙大爱心基金学生专项基金”,帮助身患重病的学生渡过难关;本科生人均年资助金额超过12000元。在保证资助的同时,学校积极实施发展性资助,鼓励学生参加NSEP、SEGP、开源课堂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不断提高浙大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学校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海外交流,全力支持优秀学生通过资助海外留学计划(简称“洪湖计划”)赴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交流。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留学奖学金基金,帮助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名校深造。
亮点五: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
浙江大学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领导者。近年来,约6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外深造,升学率和学业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在国内“双顶”高校(A类)和中国科学院(含中国科学院)就读的学生人数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94%以上,其中浙大、清华、北大是本科毕业生来华深造的主要目的地。出国深造的毕业生中,去世界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海外大学的占海外学生总数的60%以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都是重要的深造大学。
毕业生就业流向包括重要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世界顶级管理咨询公司和金融机构、各级 *** 机关、各类教育教学机构和科研院所。越来越多的地方市、县(区)将浙大毕业生纳入高校人才引进和后备干部培养的选拔范围,越来越多的重要集团公司和地方 *** 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浙大毕业生作为其重要的人才来源基地。浙江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连年稳步提升,学校在大学就业竞争力全球排名中的地位不断前移。在2020年QS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世界排名中,浙江大学排名世界第35位。一直以来,浙大校友星光熠熠,各路优秀人士中不乏浙大校友。
亮点六: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生活+优质的后勤保障体系。
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艺术欣赏、时代时尚引导等方面,搭建层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突出群众性、教育性、文化性和多样性,将浙大人的共同价值观和浙大精神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岁末年初,浙大学生节是浙大每个人的节日。我们开展了新年狂欢夜、欢乐年夜饭、欢乐巡游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共同迎接新年。
浙大有217个学生社团,包括红十字会、机器人协会、街舞社、动漫社、足球协会、黑白剧社、凌云音乐剧社等等。学生可以在校园的品牌文体活动中施展才华,展示青春,如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承办人大比赛、十佳歌手大赛、求是杯辩论赛等。他们也能在国内外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努力拼搏,赢得荣誉,如互联网+挑战杯、全球重大挑战峰会等。
浙大有20多个风格各异的食堂、餐厅,由学校后勤集团经营。西餐、米面、风味小吃、咖啡、茶一应俱全,完全可以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口味学生的饮食需求。
浙大的学生公寓都在校内。他们不仅配备了完备的日常生活设施,还配备了24小时开水器、自助洗衣机、饮料机等便民服务设施。更具特色的是国内首家烹饪分享吧——碧芝居和多功能自助体验室。在碧芝居,你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厨艺,还可以和同学一起玩乐,举办主题沙龙活动。在多功能自助室,可以自习、坐卧休息、洗衣烫衣、打印资料等。出了学生公寓,可以看到理发店、打印店、超市、奶茶店、水果店、文具店、洗衣店、邮政、菜鸟驿站等生活服务场所,全方位保障和满足你的日常需求。浙江大学宿舍的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年都有吉尼斯宿舍、跳蚤市场、爱心物物交换、游园会等活动。,还有包饺子、包饺子等民俗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变得有趣、有味道、有收获。
碧之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及在网上传播所有作品,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