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而成本证;当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而成本证。某些胁痛(如肝火)病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过分强调休息,滋生痰浊;又因胁痛日久,肝脾肾功能虚弱,痰浊不能及时**,积留体内,痰阻血瘀形成本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脂肪肝虽具有特定的部位,但要注意结合原发病,找出辨证要点,现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把其分成如下几个证型。
痰湿阻络型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油滑,或黏腻不爽,**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处方: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苍术,厚朴,泽泻,醋柴胡,萆薢 ,木香,明矾,生山楂,草决明。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加减运用:临床上以本证型最为多见,也效验最好。若痰热明显者加胆南星,川贝母;若**黏腻不爽加川军、白头翁、秦皮;乏力气短者加生黄芪、党参;若见肝热头晕者可加苦丁茶、栀子、龙胆草;血压升高伴头痛者加生石膏;失眠多梦加炒枣仁、首乌藤。(上述图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量需要根据病情严重度来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