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脚底可能都会有一些又黄又硬的小疙瘩,大多数人觉得这是老茧,不以为意,但其实这种脚底的硬疙瘩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拖久了会带来较大的健康隐患,不可轻易忽视。
那么究竟该怎么分辨自己属于哪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1
老茧——长期摩擦挤压形成
关于老茧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在外观上一般呈蜡**,质硬而稍透明,边界不清,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它主要是因为皮肤被长期摩擦、挤压引起皮肤过度角化而形成的,其实是皮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如果你经常生老茧,则可能是下列原因导致的。
1爱长老茧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①生活因素
不合脚的鞋袜、站立姿势不正确、机械的工作、长期徒步等,都会使足部反复的压迫、摩擦,容易导致角化过度、局部增厚,通常无其它不适症状。
②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的代谢水平也会逐渐减慢,可能会导致脚部产生的皮肤角质层无法及时脱落,因此很容易引起脚部长茧子的现象。

③皮肤因素
相对油性皮肤的人,干性皮肤人群如果平时不注意脚部保养,一般更容易长出茧子。尤其是死皮较多、皮肤过于干燥时,脚底皮肤也会出现干燥增厚、脱皮以及开裂的现象,形成老茧。
22个方法缓解老茧疼痛
老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疼痛也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你的老茧比较疼,可以试试用以下方法缓解。
①使用弹力鞋垫
可以准备一些弹力十足的运动型鞋垫加到鞋里面,从而减少鞋子本身对于脚跟等部位的摩擦。

②热水泡脚后刮掉
可以先用热水泡脚,等皮肤稍微变软一点,再用小刀或者是斜口指甲钳,小心地把老茧削掉。
*作时注意不要刮伤周围正常皮肤,动手前可以先用碘伏消毒一下工具和皮肤,防止发生感染。
2
鸡眼——角质增生深入真皮层
鸡眼和老茧在成因上十分相似,都是由于反复摩擦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导致的。在外观上也有点像,但鸡眼一般比老茧小,而且多了一个坚硬的中心,整体呈增厚性圆形,有时呈干性、蜡状、半透。
而且老茧通常没有明显的身体反应症状,而鸡眼由于角质增生物深入真皮层,因此大部分会伴有疼痛,严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针对它我们可以用下面3招进行应对。

【教你3招,科学应对鸡眼】
①药膏软化
在医师指导下用鸡眼膏或者鸡眼贴治疗。其中所含的水杨酸具有软化剥落角质的作用。每隔数天重复一次,直到将尖端挖出为止。
②手术祛除
部分人群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去除鸡眼,或者鸡眼出现了破损、流脓等异常现象的话,一定要及时去就医检查,采用专业的医疗手段去除鸡眼。
③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鸡眼是由于气血瘀滞、外感毒邪、内外相搏而外溢肌肤所致。所以消除鸡眼可用蒜+花椒+葱白:

先将患有鸡眼的脚置于热水中,待鸡眼表皮软化后,用消毒后的刀片将鸡眼表层轻轻削去;
然后将一瓣大蒜、8~10个花椒、些许葱白,捣烂敷在鸡眼上,外用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敷5次即可见效。但具体请遵医嘱。
【专家提醒】
无论**眼还是老茧,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感染,威胁生命健康。
3
跖疣——病毒感染引起
跖疣俗称“刺瘊子”,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引起。
HPV是全球常见的一组病毒,也是导致宫颈癌、***湿疣及部分**癌和口腔癌的主要因素。

它包括200多个不同的亚型,其中跖疣通常是由低危型HPV1、3、4等亚型引起,不过它可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导致数目越来越多,因此也容易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但是我们如何区分它与老茧、鸡眼的区别呢?
1相比老茧、鸡眼,跖疣具备这些特点
①数量多
跖疣有传染性,常多发。而鸡眼、老茧由磨擦挤压引起,数量少。
②部位不特定
老茧、鸡眼常位于易受挤压和磨擦的部位,而跖疣则不一定,在非受压部位也可见到。
③有黑点
跖疣表面常见由于出血引起的小黑点。而老茧、鸡眼则没有。

④疼痛较轻
一般鸡眼疼痛明显,跖疣的疼痛相对较轻,甚至没有疼痛。
2得了跖疣,3种方法来帮忙
①物理技术祛除
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包括冷冻、激光、电灼等。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复发率较高。
②外用软膏
适用于皮损较大,不宜采用物理技术者。常用药物有维A酸乳膏、5-氟尿嘧啶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等,具体由医师开具。
③中药泡脚
患者可以用木贼、香附等中药一起煎熬用来泡脚,泡一个月左右。具体使用需询问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