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不少人早晨睁开眼睛就觉得喉咙里不舒服,像是有东西堵着,但又咳不出,这很可能和咽炎有关。
咽炎是指咽喉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改变,常累及咽部淋巴组织,病变可波及整个咽腔,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发病越来越多,发病率占咽喉科基本疾病的7%~17%,多发于秋冬及冬春之季。
其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或痛,或痒,或有干燥感、灼热感、烟熏感、异物感、蚁行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可咳出黑色或黄白色痰,甚至作呕。少数人有颈部不适感、紧迫感、自觉呼吸不畅等。
咽炎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与环境因素、过敏人群越来越大,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有关。多因受凉、疲劳、多言等复发。
中医无咽炎病名,根据症状特点属于中医的“喉痹”范畴。
因外感六*、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虚火上炎等因素,导致痰气交阻于咽喉而发病。
中医调理本病有很多办法,且疗效颇佳,现介绍部分方法如下。
1.中药内服
可根据症状不同,选用利咽开音、润喉生津、滋阴补肾的中药调理,常用中药有射干、冬凌草、玄参、乌梅、桔梗、浙贝、沙参、麦冬、法半夏、甘草、玉竹、五味子、山茱萸、黄精、生地等。
中医学认为,咽者,接于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者,连于气道,通于肺脏,为肺之系。简单来说,保护咽喉,肺、胃两脏的调理为主要。
2.穴位按摩
按揉天突穴(在颈前部,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上)和膻中穴(在前**,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上),有行气解郁、化痰除滞、清咽利嗓的作用。
3.漱玉津
玉津即唾液。
练习时嘴巴微合,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头贴着上下牙根、牙龈、牙面来回慢慢转动数圈,待口中津液增多,用这些津液含漱牙齿口腔,然后再将津液慢慢咽下。
具体方法: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
常做此动作能健脾胃,生津润喉。
4.保健方
①芦根、麦冬、桔梗、甘草、金银花适量代茶饮,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②白萝卜缨:浸泡代茶,清热、消炎利咽,可治咽炎,减轻症状。
③金果榄片:口含,可消炎,缓解症状。
1.适当控制用声。用声不当、过度,可能会对声带造成损伤。因此,聊天、K歌等要有所节制,避免持续讲话和演唱对咽喉的不利。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调摄精神,不良刺激,焦虑抑郁,使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免疫功能失调,抗病的能力下降,病邪易于侵袭机体,咽炎容易发生。
4.饮食有节,戒烟限酒,忌食辛辣、烧烤、油炸等食品,以减少咽喉部的不良刺激。
5.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保持充足的睡眠。
6.注意天气的变化,空气的污染,严防外邪对人体的侵害,尤其雾霾的天气,要少出门,戴口罩,把病邪拒之门外。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庄庄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编辑: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