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大脑慢性智能衰退之症,临床多以认知能力、执行能力、语言思维能力等的下降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脑血管病后期治疗中,该病是常见继发疾病,严重影响脑血管病的恢复。
目前调查发现我国约有50万的痴呆患者,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发生率6.2%,现在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脑血管病频发,预估我国痴呆的总人数会超过1600万,医治该病是一个挑战。
VD是一种可逆性的痴呆,早期进行合理的防治,智力衰退可以得到缓解及改善。
目前西医的治疗方式未能很好的改善痴呆症状,西药过度使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等一系列疾病,而针灸疗法治疗VD疗效可观并且接受度高。
VD在古代多称之为“呆病”、“痴症”、“痴呆”,在许多古籍中已经对该病有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古代医家认为该病多以痰、瘀、虚为主要病机。
痰蒙神窍、瘀阻脑络、肾精亏虚致使脑窍气血运行不利、髓海失养,进一步发展成为痴呆。
对于痴呆的治疗中医有独特的疗法,其中针灸疗法是最为常用的。
在长期的试验及治疗中,多种针灸方式开展来医治该病,其治疗VD的机制也被众多医家发现。现就近几年针灸治疗VD的作用机理研究作如下综述: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凋亡会引起脑组织损伤影响记忆功能的产生。当大脑出现低灌注状态时,神经细胞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细胞凋亡。
随着缺血状态的持续延长,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则阻碍记忆、认知功能的形成及改善。
针灸治疗可以调控相关蛋白活化,减少血供不足引起的脑损伤,影响细胞的存活及凋亡,从而促进记忆的生成及存储。使用**对头部穴位刺激,来影响VD大鼠痴呆的进展。
研究发现模型组在三个时间段检测到大脑bax逐渐增加,Bcl-2细胞数逐渐减少,意味着VD大鼠认知能力下降与影响细胞凋亡发生有关,电针组大鼠海马区bax数量逐渐降低,Bcl-2显著增加,认为**神庭、百会可以通过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影响海马区记忆存储及形成。
采用针灸涌泉为主穴治疗肾精亏虚型VD,发现针灸治疗后患者智力衰退情况显著好转,患者其血清促炎因子及Livin水平分泌减少,Livin是一种抗凋亡因子,参与细胞的生成及分化,**治疗VD的机制与对Livin调控相关。
选择在大鼠脑部进行头穴从刺法来改善VD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研究发现模型组bax、氨酸活化水解酶(Caspase-3)水平明显增加且大鼠认知减退,而**后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两种指标水平降低。
认为VD大鼠智力的严重衰退和凋亡因子的释放相关,对头部穴位进行**可以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增加细胞的活性。
进行动物实验,对大鼠神庭、双侧本神三穴进行电针治疗。发现VD模型组大鼠CAI区,神经元结构紊乱,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β-淀粉样蛋白(Aβ)增加,电针组大鼠Aβ有明显的降低,组织无明显水肿且神经元结构正常。
结果表明当大鼠患有VD时会出现炎症反应、神经元坏死、Aβ增加,对智三针进行电针治疗可以通过对Aβ含量影响来减少毒性损伤,从而提高记忆功能的恢复。
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认知功能的形成需要神经递质相互调节,包括Ach、单胺类、神经肽等。多项研究证实,针灸改善因VD引起的智力衰减可能与影响各种神经递质的释放相关。
药线点灸是壮医的特色疗法,将药线点燃后快速灼灸体表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
将**与壮医特色药线点灸法结合,在VD大鼠气海、足三里、膻中等穴进行治疗,发现药线组大鼠体能胆碱能指标较西药与模型组改善明显,AchE活性明显升高。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电针治疗后大鼠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提高,大鼠认知能力也随之提高。
认为当缺血引起VD时,单胺类神经递质受影响,使得神经信息的传递途径受阻。**进一步提高大鼠的行为、思维功能与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相关。
采用艾灸疗法治疗VD患者,发现艾灸治疗后患者脑脊液中与学习相关的活性物质SS、**P水平提高,认为VD的发生可能与影响神经肽类物质的分泌相关,艾灸可以调控神经肽类水平,提高记忆水平。
采用中药+针灸+康复训练方式来进行治疗,研究发现患者MocA、ADL评分明显提高意味着病人的认知及行动能力改善。
患者神经递质水平较前有显著改善,认为患者痴呆表现的改善与患者影响神经递质NE、DA的分泌相关。
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在大脑出现低灌注损伤时,小胶质细胞会受到刺激,大量炎性因子释放。
当炎性因子达到一定的数量,会破坏血脑屏障,损伤白质,加重对参与记忆形成相关的神经元细胞影响。
现在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VD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痴呆症状。
进行动物实验,对VD大鼠百会、大椎、双侧肾腧穴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后发现模型组CAI区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结构紊乱、出现自噬体、线粒体减少,指标检测发现NLRP3及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大鼠痴呆症状的发生与细胞损伤及自噬体产生相关。
电针治疗后大鼠细胞超微结构内未见自噬体且结构损伤减轻,NLRP3炎性小体表达降低。
认为电针后VD大鼠神经细胞的修复是减少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继NLRP3炎性小体受到抑制所引起。炎性反应减轻、细胞损伤修复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功能的恢复。
对于改善VD引起的认知障碍选择用头穴透刺的治疗方式,治疗3个月后发现**组患者炎性指标明显下降。通过对头部的**可以影响IL-1β的释放,减少对脑神经的进一步损害。
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患者,发现针灸治疗后患者炎性因子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6释放和调节TNF-α水平,从而影响病人认知和记忆的产生。
促进神经、细胞营养因子生成
神经、细胞的生长及修复对VD的愈后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BDNF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可以营养脊髓神经元的一种营养因子,并可促进其分化和保持活性。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对BDNF的调控来减缓VD的进展。采用**改善大鼠认知功能,发现**VD大鼠百会、神庭、人中三穴1天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内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明显升高,且**治疗时间越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实验认为在VD发生时,脑组织会分泌一定的神经营养因子来保护受损细胞,**治疗可以促进该过程的发生,通过阻止受损神经死亡、促进营养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再生等作用,改善大鼠活动、记忆、行为能力。
认为VD的发生与为气虚血瘀导致无法滋养脑神经及细胞,故选择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VD,发现**结合中药的治疗可以影响神经、细胞修复、凋亡、生长相关因子的表达。
中药使用加快脑动脉血液流速,头部电针可以提高神经兴奋性,两相结合降低bax、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提高BDNF、VEGF营养因子的表达,通过对神经、血管的营养及修复,减少细胞损伤达到治疗目的。
发现通过艾灸治疗,患者的痴呆表现大幅度好转,BDNF及VEGF水平较前有明显改变。
认为艾灸治疗VD的一个主要作用机制是上调营养因子促进神经修复,提高生长因子的表达来促使血管的生成,加强对脑组织的修复。
bFGF是参与血管的修复及生长,研究证实VD的发生与该因子的表达相关。基于长期的研究,选择用调心通督**法来治疗VD,发现与西药组和模型组比较**组大鼠行为更加灵敏,各项行为检测结果改善更为显著,指标显示大鼠脑内bFGF水平明显增加。
实验结果发现**影响VD大鼠的记忆力与影响bFGF表达相关,通过促进血管的修复及生长减少与记忆功能相关的组织的损伤。
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当脑部出现低灌注状态时,氧化还原机制平衡会受到影响。随着氧自由基的不断产生,脂质过度氧化、神经细胞损伤、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反应促使认知功能下降。
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缓解神经元损伤。采用大活络胶囊联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合并VD,发现治疗后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指标及BDNF水平明显改善,认为针灸治疗VD的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元修复相关。
进行动物实验,发现脑部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后大鼠海马区内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NOS活性显著降低,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区域是信息、记忆存储区域,NO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和神经递质释放,电针减少NO的生成可以减少细胞神经毒性及细胞损伤,改善海马区记忆功能。
提出了治未病的诊疗思路,在早期电针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后将大鼠制成VD大鼠,术后14天观察大鼠的避逃潜伏期时间、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治疗结束后发现**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反应更为灵敏,大鼠SOD、MDA指标明显改善。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在未发病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VD大鼠后期发生的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记忆存储功能。
这一实验为V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发病前期有效治疗可以减缓智能衰退。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体内物质循环代谢的一种中间产物,当Hcy浓度持续升高会引发脑血管病的加重及发生,目前临床上也成为早期诊断VD的一个关键指标。
Hcy的升高会引起自由基及过氧化物的增加,容易堵塞血管,引发梗死。
此外研究发现Hcy升高可以引起神经细胞毒性、神经递质代谢障碍、血管内皮损伤,导致VD的产生。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加快Hcy的代谢,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采用将针灸和认知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该病,治疗4周后针灸组VD患者心理功能、记忆功能、定向力明显好转,炎症指标降低,Hcy水平均明显改善。通过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变化发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
认为该疗法治疗的关键是通过对Hcy、NSE水平调控,来影响认知、记忆、运动功能的逐步改善。
使用电流刺激智三针治疗该病,发现电针组患者治疗后hs-CRP、Hcy水平降低,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行为能力、辨物能力较前有显著提升。
通过电针治疗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及影响神经物质代谢来保护脑部神经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运用“金钩钓鱼”针法配合经颅重复**法治疗VD伴有失语症患者,通过对金津、玉液等腧穴的刺激在配合头部刺激,发现**组言语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认知及行动能力改善。
且Hcy与NO水平明显改善。认为**治疗VD的机制可能是影响这两个指标的水平相关,来改善脑灌注不足,缓解VD的进一步加重。
改善脑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障碍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降低,形成脑区低灌注状态。
脑部如果长时间处于低灌注状态会引起细胞损伤、机体代谢障碍、炎症反应、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对VD的治疗可以逆转认知功能的衰退,而治疗的关键就是纠正脑部缺血缺氧,针灸疗法在改善脑部血供上效果显著。
认为VD治疗在于补脑益髓,提出使用益肾补脑汤联合**治疗该病。
治疗后患者的行动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较前有较好的恢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认为**联合中药治疗通过对加快血流速度、减少内皮的损伤、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来减少对记忆相关组织的损伤。
冯美果等选择用双固一通**法联合中药治疗VD引发的智力障碍,治疗6个月后发现**结合药物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血流变指标明显下降,抗氧化能力提高。综上所诉,**治疗VD与改善脑血流变指标相关。
通过上述的讨论可以知道针灸治疗VD效果显著,是目前用于治疗VD的常见中医治疗方式。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流变、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途径来治疗VD,而且在对一个机制影响时也会改善其他相关机制。
考虑到VD的发病机理复杂,针灸治疗VD是否存在其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