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忙忙碌碌,能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也变成了一种奢侈,不少人也养成白天不定时吃饭,晚餐越吃越晚,吃好喝好的习惯,但殊不知,这样做可是会影响寿命的。
32岁的宋女士作息便是如此,她是游戏公司的一名员工,白天工作忙碌时经常忘记吃饭,所以下班回家后第一时间,总是会点一大桌子大鱼大肉来犒劳自己。
一次,宋女士正站着在和同事说话,突然感觉一阵头晕脑胀,眼前一黑便直接晕倒了,这可把同事吓坏了,连忙拨打救护车电话。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小李是颈内动脉闭塞,所幸发现及时,症状较轻,住院治疗观察几天就好。
在小李意识清醒后,医生详细询问其作息饮食情况,了解情况后,苦口婆心地劝诫小李,出院后可一定要改掉晚餐的坏习惯,并告诉他晚餐吃不规律对身体的危害之大可是有科学研究证实的。
一、研究发现:不规律吃晚餐,会增大脑出血风险
日本研究团队曾做过这么一项实验,就是将28625名男性和43213名女性(年龄:40-79岁),划分为3组:早晚餐组(晚上8点之前)、不规则晚餐组以及晚晚餐组(晚上8点之后),并在之后的19年里定期随访。
结果发现:在众多参与者内,有近4706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与早晚餐组相比,不规律晚餐组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竟高达44%,而且亡者多数BMI为23-24.9(超重)。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研究首次探索并调查了晚餐时间与脑出血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规律晚餐会与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先搞清楚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区别。
缺血性脑卒中,或者称其为脑梗死,一般是指有血栓堵住脑部动脉血管,使得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抢救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而出血性脑卒中,或者称其为脑溢血或脑出血,它的病理机制的主要是指当人体有薄弱血管或者病变血管发生病变时,血**的血液会渗透到脑组织内部,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也有可能演变成蛛网膜下腔积血。
从二者的发病率来看,出血性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虽说要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前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却远高于后者。
更何况,研究报道中也提到不规律吃晚餐增大的是罹患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这可比缺血性脑卒中可怕多了!不规律吃晚餐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体消化食物时,血压会出现短暂上升,而血压上升时,脑部动脉搏动负荷也会随之升高,与此同时血管内壁压力增大,这会出现两种相悖而又互相作用的力量。
如果说,患者本身就有动脉血管壁纤维化或粥样硬化,那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没那么意外了。
当然,晚饭吃太晚以及吃的不规律对身体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至少还有3种危害。
二、晚饭不规律,对人体至少还有3种危害
1、晚饭吃越晚,患癌风险越高
西班牙巴塞罗那研究团队曾**随访621名前列腺患者以及1205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癌症组,然后又在初级保健中心随机挑选872名男性和1321名女性作为无癌组,并将两种类型的受试者的饮食作息进行比对。
结果发现:癌症组参与人员在没得癌症之前,晚餐一般都吃的很晚或者直接不吃;规律在晚间9点前用餐的,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要比9点以后用餐人群要低20%。
这项研究或许能让你大吃一惊,因为饮食不规律通常会往胃肠道病变上考虑,但是万万没想到也会对人体其它组织器官产生不利影响。
这或许是因为乳腺与前列腺,它们维持正常功能主要依赖于内分泌系统,而夜间饮食很可能影响到褪黑素、皮质醇激素等物质的分泌,从而间接促成乳腺癌或者前列腺癌等相关代谢物的生成。
2、晚餐吃的越多,越影响夜间睡眠
夜间睡眠质量越高,第二天才会更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相信你也有晚上吃的太多,以至于晚上大脑过于活跃或者做梦,整夜辗转难眠的经历吧!
这是因为胃排空时间至少需要4~6小时消化,如果吃完倒头就睡,那么堆积在肠胃内的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胃排空时间也会随之增加,进而也会加大胃肠系统的负担。
不仅如此,有饱腹作用的食物同样也会引起中枢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不规律吃晚餐人群很容易罹患夜餐综合征,即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晨起不进食等。
3、晚餐越丰富,距离“三高”越近
古人常说“过午不食”,虽说现代人不可能参照古人的时间标准用餐,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质上还是未曾变过,就是倡导人们遵守节制饮食的规律,吃饭不可贪多。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90%肥胖人群都是因为有晚餐吃多不运动,吃完就睡的“历史”,以至于超出机体所需的能力得不到释放,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重超标”,同样也会增大心脏负担。
多余的热量不仅会“变成”脂肪,它的存在同样也会刺激大量胰岛素分泌,长久以往,很容易诱发糖尿病。如果在此期间,晚餐还吃过多高蛋白、高油脂食物,体内胆固醇指数也会急剧上升,继而也诱发高血脂症。
更何况, 高热量食物往往含有较高的钠和糖,这些物质会促进人摄入更多的水分,进而导致血管壁压力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
总之,小小的一顿晚餐,背后可是与人体健康密切挂钩。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晚餐呢?这里给到大家一些建议。
三、养成科学的晚餐习惯,助力健康生活
1.科学时间进食
正常情况下,我们三餐相隔的时间大概是4~6个小时左右,这个基本上根据我们的胃排空时间决定的。
通常来讲,流质类食物消化速度快于半流质食物,而半流质食物则快于混合类食物。如果患者的胃部动力差,吃的东西又杂,那么胃排空的时间也会越长。
所以说,每个人消化食物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而用餐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晚餐时间来说,不应当规定每个人必须几点就要吃,而是要做到规律在固定的晚餐时间吃,但有一个大致标准,就是要考虑到晚饭时间与睡眠时间的间隔。
有学者发现,晚饭最迟安排在睡觉前2~3小时,这样能够保障个体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食物。
2.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其实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考虑。如果一个人晚上吃的太多太撑,而又习惯于在固定的某个点睡觉。那么这个时候,出去走一走就能够消化摄入过多的热量。
更何况,人体的排钙高峰期常常会在进食后的4到5小时后到来,如果晚餐吃的多,又立马想睡觉,一段时间下来,和可能形成泌尿结石。
所以,建议大家用完晚餐后,不要立即休息,可以去外面散步半小时,不仅能够促进食物更快消化,还能够防止脂肪在身体内的堆积,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瘦身的目的。
结语:
总之一句话:“晚餐事虽小,健康事却大。”我们不能低估每一项对健康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像是不规律食用晚餐这种可控性强的因素,也应当尽最大努力改正。
因此,医生建议大家在用晚餐要注意三点:一晚餐时间不要太晚,最好在睡前3小时用完;二晚餐不要吃的太饱,影响睡眠质量;三晚餐越丰富,罹患“三高”概率越大。
文献:
【1】Supper Timing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The Japan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2】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Risk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3】袁蔚,王娜,肖耀东等.出血性卒中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07):1380-1384.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