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是相当有魅力的一种摄影主题,大部分的资深摄影师都在玩摄影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慢慢偏爱上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纪实摄影的诞生,对人类社会进行的真实纪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今天这里将大家一起讨论关于纪实摄影的拍摄主题,主要内容包括:
1、拍摄主题的确立,及各种纪实摄影主题的拍摄技巧,包含了街头摄影、社会现象、地方民俗、经典人物等
2、拍摄技巧要领:视角的选择、纪实摄影的故事性、人物情感的描述、拍摄方法与注意事项
所以正是因为纪实摄影的特性,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深入人类的最深处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实际,真正的了解被拍摄的对象;同时做到不虚构,真实、实际、自然不夸张的方法进行拍摄;所以大多以抓拍的方式进行,主要就是为了保持相对的真实性。纪实摄影所产生的作品无论是美好还是丑陋的,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其价值就是在于如何引起人位的关注,产生社会共鸣;纪实摄影的另一个特性就是记录社会典型文化,为人类留下宝贵的历害财富。所以小编主纪实摄影有一种独有的魅力,让人无法拒绝。就是这些原因。
一、主题篇
在纪实摄影中常见的元素也有很多,但是主要集中在百姓生活和风俗人文两大类。
想要深入的去拍摄主题,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不是有句话说,思想决定高度,所以当你深入社会生活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平时无法发现的视角和现象。同时纪实摄影需要具备以下拍摄前提:以平实真实的视角传递思想,记录现在和历史,传达真实情感和场景,同时表现出打动人心与大众产生共鸣的画面。也正是因为如此,纪实摄影这种独特的魅力才能经久不衰。
下面先说说街头摄影吧
街头摄影比较好入门,但是想要拍的好却不容易;因为街头摄影讲究对趣味瞬间的捕捉;一个角度,一个人物,甚至一个背景或是一样东西的变化都会对原有画面产生决定性的改变。并起着关健性的作用。你可以根据画面的趣味性灵活选择任一焦段的镜头。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参数,可以尝试一下:建议光圈最好在F8左右;快门在1/200秒以上;同时街头摄影需要注重画面的光影效果,色彩,线条等元素的画面构成;并且也不需要大光圈那种虚化能力。因为有些场景是不需要虚化的。
街头摄影的拍摄不一定就是在街头,但肯定是在公共场合,在生活闹区或某个有生活氛围的地方;对空间没有限制;当然也可以在城市、特别是闹市区,公园、等地方;这些地方的特点就是人流密集、充满可变性,所以这些地方都可以成为街头摄影的素材;可以在你熟悉的街头;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不同寻常;所以街头摄影并不是到陌生的地方去找新鲜感。这一点有很多小伙伴出现过这样的错误。
那么一幅好的街头摄影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呢?
1、首先当然是要把光影、色彩、线条、人物、情感等元素组合在一起;
2、具有丰富的环境信息,可以告诉观众拍摄的环境元素。
3、同时街头摄影没有针对性,随缘而遇,不会有哪个摄影师会详细地计划要我拍多少张照片,多少时间
4、街头摄影的核心在于看见的事物,如果有了感觉,就去用相机捕捉和拍摄。
街头摄影还可以以社会现象为题材,但是想要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就不能将照片拍的太过于平面化;需要是摄影人明确自己要拍什么,想要传递什么思想,要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要传递什么样的社会情感。所以千万不能盲目的去拍摄。
{!-- PGC_COLUMN --}社会现象不分室内室外,主要是反映社会现象为核心本质;比如拍摄留守儿童、城市污染、孤寡老人、街头艺术等;这样才能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也能因此打上时代特征的印记。
二、风俗人文摄影
风俗人文类主题可以是说是很多大师最狂热的一种摄影主题,可以摄影的题材包括了地方民俗、典型人物摄影。是反映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很好的价值渠道;所以地方民俗摄影是记录一个国家、民族或某个地方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文明。
典型人物摄影题材包含了比较多的元素,比如地方民俗中鲜明特征的具备代表性的人物,或是百年传统的老手艺、技艺等。
这类题材的街头摄影的拍摄要求刚好相反,需要提前了解、深度挖掘、全面剖析、精心观察等,有很多老师的表面方式是以系列照或专题照的形式拍摄。一个系统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集合。
这里需要纠正的是不要以为拍摄民俗就要到少数民族,深山农村或边远的地方去拍摄,但是很多爱好者对民俗摄影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导致自己的创作思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的猎奇或唯美的艺术创作上,总会感觉身边的环境没有什么民俗题材可拍。同时拍摄时也不得要领;使得与很多难以遇到的拍摄良机失之交臂;还有一种影友就是各种拍什么都拍,以量取胜。但到最好的效果还是收效甚微。
还有一些影友更搞笑,因为不懂民族政策和当地风俗习惯,到了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后因为自己没有做足功课而闹出很尴尬的笑话。
这里建议:在实际拍摄中、要学会重点捕捉特色的服饰装扮、人物妆扮、表情动作、生活习俗、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你可以通过对个体、群体、环境、细节等元素的系列拍摄和组合来描绘出所拍摄地方民俗的特征与真谛。
镜头的焦段可以选择广角拍摄个体、利用其与背景或其他人物的透视关系突出想要表现的主体,也可以选择中焦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或者选择长焦表现人物局部特写。
说到拍摄角度,大家可以尝试各种视角的拍摄角度,比如仰拍、府拍、推拉变焦、摇摄、慢门、抓拍、特写等。
典型人物的拍摄技巧
这一类题材很多实地作者用的比较多,比如国家领导人慰问采访,再比如一些民事活动中需要拍摄那些需要报导或传颂的领军人物;或是民俗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同时典型人物摄影主题当然也离不开相对的环境,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想要拍出深刻的人物形象,必须对其所在环境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分别出那些环境更能突出表现人物特征,并准确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拍摄典型人物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画面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人物的肤色、服装、表情、动作、眼神以及特征鲜明的可以辅助的道具
需要注意典型人物与环境的结合和色调适应
以上这些元素对于表现人物特征缺一不可。
上节课在风光摄影中给大家讲了侧光与侧逆光的运用,典型人物纪实摄影一样,为了突出被摄人物或事物的层次感和质感;也同样可以用侧光和侧逆光的角度来表现人物面部的质感和光影层次,同时可以在拍摄时对人物面部进行测光,并作0.5-1档的曝光负补偿,这样可以获得不错的人物背景影调自然过渡的画面效果。
二、关于纪实摄影的拍摄技
经过前面的阐述大家都知道,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是让人欣赏和了解拍摄时的环境、氛围、人特及摄影师的思想感受;通过一张照片或多张系列的组合表达出完整的故事情节,让人看了之后就感觉看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一样。
很多纪实摄影大师都比较狂热使用35MM或50mm焦段的镜头拍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种镜头可以产生很平实的效果,可以让拍摄者更注重从情感、与画面中本质的角度去观察整个画面的故事情节。这样就可以让拍摄者更容易接近、了解被拍摄者,反而可以拍出真实、现场感强烈、有层次感、引人深思的作品。
使用广角拍摄时可以获得强烈的视觉透视感,会很自然的提升画面冲击力的层面,从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情感捕捉。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虽然可以在被摄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抓拍成功,但是也因为这样的距离感,往往无法充分记录拍摄实际的环境和氛围,所以这里建议大家用长焦拍摄局部特写来对人特进行描述和刻画也是一种不错的纪实表现手法。
故事性描述与创造
纪实摄影除了要采用平实的视角去表现画面,有时候也要刻意在画面增加一些冲突的元素,这样可以通过内容的对立或矛盾来表达作品 的快乐、悲伤、忧愁、强硬、孤独等情感,这样通过对主体和陪体的设计与安排,会使两者关系显得更紧密、使其画面充满故事性,并有效吸引观众的眼球。
关于纪实摄影中人物情感这块就不用多说了吧,这个因人而异,也因为环境而产生和发生变化,根据环境,元素记录来表达人物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等情绪。
另外有一种表达方法就是关于纪实摄影的规律性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捕捉有节奏感有导向性的排列组合,往往也会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个就需要多培养自己的摄影眼,没事儿时候多练习和学习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更加纯熟。
拍摄方法这里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
1、基本以抓拍为主,不干扰对象,在现场用心去感受拍摄的过程,如果是拍人就减少摆拍。
2、守候等待的方法:在动作行为重复出现的情况下选好拍摄角度,调好焦距,然后安静等待画面的出现。
3、这个有人叫声东击西,说到这里好像原来有影友说,学摄影还要学结兵法哈,是的假装对拍摄对象旁边的物体或人进行拍摄,用余光观察实际要拍的对象,当拍摄对象的动作、表情达到预期后,进行瞬间抓拍。
4、这是一个很搞笑的拍法,有时候会笑场真的,就是找一个人站在被摄者的前方,假装在配合拍照,但实际上是在拍摄对象。
5、很多人常用的拍摄方法:盲拍,提前做功课充分了解所有镜头的视角,不用取景器取景,用F8-F11的小光圈加大景深进行拍摄,然后再进行二次构图剪裁。
6、突击:在拍摄对象来不及反应时进行拍摄,然后立即走人。哈哈。但这个不建议常用,感觉有些不地道哈。
纪实摄影除了彩色的表达方试还可以尝试用黑白的色调,然后在黑白色调中表现出强烈的反差、颗粒感、暗角、金属质感等。这个会在本专栏进行后期调色教程时更新,将教会大家如何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