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砥砺奋进“复兴征程”中坚守初心、坚定决心、坚持恒心、保持信心,扬起实干之帆,把稳思想之舵,勇毅笃行向未来。
从坚守“初心”出发,在党的旗帜下做有理想的青年。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民族的未来。回顾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追求民族复兴1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一叶红船在风雨飘摇中启航,当时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恰好是毛泽东主席当时的年龄;新中国成立不久,广大青年就热烈响应党发出的号召,“把青春献给祖国,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抢险救灾一线,中国青年冲锋陷阵、挺身而出,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年干部生逢盛世,此其时也,要从坚守“初心”出发,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从坚定“决心”出发,在责任使命里做敢担当的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赞颂青春、寄语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从世纪疫情突袭时的年轻志愿者谢小玉,到返回武汉“风暴”中的“95后”医生甘如意;从决战脱贫时扎根大山的黄文秀,到火情告急时奋不顾身的四川木里森林消防员;从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戍边疆烈士陈祥榕,到数字化大田种植的“80后”行家里手魏巧,只要国家和人民一声召唤,就有无数青春的身影,向困难的纵深挺进。时代呼唤担当,青年干部要从坚定“决心”出发,勇于“啃硬骨”“涉险途”“挑重任”,在危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敢于较真碰硬,在推动改革、解决矛盾、谋求发展上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不断使青春的羽翼逐渐丰满、肩膀更加厚实。
从坚持“恒心”出发,在风雨兼程中做能吃苦的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1969年新年刚过,年仅16岁的习近平同志响应当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开启了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时光,之后辗转中国大部分地区沉淀、历练,直到十八大以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继往开来,成就一段史诗般的励志人生,传递出充满人生智慧和担当的榜样力量。“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语谆谆,承载着对新时代青年最深的期许。青年干部要从坚持“恒心”出发,怀着“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觉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愿吃苦、敢吃苦、能吃苦”融入我们的基因和血脉,多些忧国忧民,少些私心杂念,多些精神追求,少些物质欲望,在为国为民、实干苦干中实现价值、体味快乐。
从保持“信心”出发,在青春赛道上做肯奋斗的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墨子”“天问”“嫦娥”,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人的身影,正因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续奋斗,才有今日“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立足新的赶考之路,青年干部要从保持“信心”出发,抓住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勇敢地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姿态主动到基层一线、复杂环境、攻坚前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用能动力和创造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青春在奋进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