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之变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有四十个年头,我赶上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历程当中,我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农村,可以说是见证了农村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的先不说,就单拿种地这件事而言,如果放在十几年前,种地纳粮可以说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不便真理,可就是这个千年不变的真理突然有一天变了,种地不再需要纳粮,反而可以领补贴,农民种地得到的全是实惠,这可真是一件千古奇谈呀,成了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话题,而这个话题,一聊就是好几年,老乡们那都是打心眼里感谢咱们共产党。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这个几千年不变得种地纳粮,到今天就变成了种地还能领补贴了呢?我当初不得而知,也想不通。后来,村里面修了路,老乡们陆陆续续地买了农用车,做一个小贩,跑起了自己的小生意,把生活过得是越来越好,不知不觉中村里的土坯房子都变成了有一个洋气大铁门的砖瓦房,之后的下雨天我再也没能像往年一样听到东家墙倒、西家墙塌的轰隆声了。
老乡们的小生意做的是越来越好,手里的钱也是越来越多,生活上的改善首先表现出来的自然是伙食,我也不必为你介绍什么餐桌上的菜品,单就看村里越来越多的小胖子你就能明白。
小胖子要读书,村里学校就变得越来越好,以前连院墙都没有的小学不仅仅有了明亮宽敞的教室,更有了多媒体和诸多种类的体育器材。
小胖子放假了,老师要求参加劳动,并写一篇作文,可小胖子跟着父母来到田间地头都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因为从播种到收获,农业已经全部变成了机械化。
父母想让小胖子全面发展,村里的商业街有好几家特长培训班,音乐、舞蹈、美术、功夫、机器人,那真是想学什么学什么,再也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只会上树爬墙玩泥巴了。
村里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乡镇企业也是越建越多,文化生活更是愈加丰富,小别墅、小汽车、互联网、商业街在农村已经成了常态,我不得不感叹这30年的巨变,已经无法再找到丁点落后、贫穷的痕迹。此刻的我再去回顾一下当时那个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千年不变的种地纳粮突然变成了种地领补贴了呢?答案只有一个,国家富强了, 是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家变得富强了。同时也给咱们老百姓带来了各色各样的机遇,并通过他们的辛勤的劳作,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1978年是133.6(一百三十三块六),1988年是544.94(五百四十四块九毛四),1998年是2161.98(两千一百六十一块九毛八),2008年是4760.6(四千七百六十块零六毛),而到去年则达到了8896元(八千八百九十六元整),这是一组飞跃式增长数据,足以说明农村在改革开放进程当中的巨大发展。
富足,让老乡们一个个都洋溢出幸福笑容;多彩,让老乡们的生活变得精彩纷呈;希望,让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光明。这一色色巨大的变化,不仅充斥着我的眼球,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定了我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