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区食堂应运而生,是社会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健康、营养、美味的美食。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在城市和农村建设老年食堂。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老年食堂的服务内容和经营模式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成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社区食堂的定义、相关政策历程以及一些典型案例等方面介绍社区食堂,深入探讨其意义和价值,带您系统认识“社区食堂”。
01
社区食堂的定义和意义
社区食堂就是开在社区里的食堂,通常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满足老年人对荤、素、汤、饭等多样化口味的需求。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它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用餐,并重点解决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区“一老一少”的吃饭问题。因为有政府的财政补助,所以社区食堂的饭菜要比外面饭店的饭菜便宜很多,可以减少老人和社区居民的经济负担,且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社区食堂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老年人是饮食健康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需要更加健康、营养的饮食来维持身体健康。其次,社区食堂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就餐选择,减少他们在做饭上的烦恼和麻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后,社区食堂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社交、交流、娱乐等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减轻孤独感,促进身心健康。
02
社区食堂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食堂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也逐渐出台。以下是社区食堂的相关政策:
2011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通知》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
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通知》在构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中,明确提出要综合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重点补齐农村、远郊等助餐服务短板,支持当地养老服务机构、餐饮场所等增加助餐功能,推广邻里互助的助餐模式。丰富和创新助餐服务提供机制,因地制宜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流动餐车等形式,降低运营成本,便利老年人就餐。
2022年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022年10月开始,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将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该试点工作为期2年。
2023年7月11日,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通知》在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中,提到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
2023年,上海全市目前共有1600余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日供餐能力达20万客左右。2023年,北京在全市布设了1476家养老助餐点。2023年,吉林全省将新建社区食堂100个。2022年,广西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三个一百示范工程”将建100个长者饭堂。2022年,年内天津市各区将建设不少于5家营养健康餐厅、不少于10家营养健康食堂。2022年,河北省要求各市至少要建设50家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到2025年达到每市建设不少于500家,全省不少于5000家的目标。03
社区食堂的运营模式
社区食堂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模式,另一种是市场化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餐饮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保障了老年人的就餐权益,但同时也可能存在管理不善、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市场化模式是指由企业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社区食堂,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维持运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服务质量和口感更好,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
04
社区食堂的服务内容和特点
1.食堂的服务对象和范围
主要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包括自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以及寂寞的老年人等。
2.食堂的服务内容和种类
主要包括提供餐饮服务,其中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等。同时,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3.食堂的特点和优势
社区食堂具有价格合理、食品安全、环境干净、服务周到等特点。同时,社区食堂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社交功能,方便老年人的交流和活动。
05
社区食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的体现和评价
社区食堂的服务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温暖社会和谐等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社区食堂也能够引导社会对老年群体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2.经济效益的分析和提高
社区食堂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等方面。同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老年食堂也可以达到盈利的效果。
3.社区食堂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未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社区食堂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加强老年食堂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06
社区食堂典型案例
上海·静安寺街道“同心荟”社区食堂
2023年5月18日,位于新闸路1855号的“静邻一家”静安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成,共有三层楼面公共活动空间,近3000平方米。服务中心配有社区食堂、市民健身房、社区图书馆、智慧党建教室、社区老年学校等服务功能与项目。
上海市静安寺街道“同心荟”社区食堂位于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供应早餐、午餐、晚餐,菜品多为家常菜,有60 种选择,每日提供一款3元以内特价菜,70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8.5折。
社区食堂针对周边就餐老人较多的情况,特别推出了老人专享就餐时段(每日中午10:30-11:30,晚上16:30-17:30)、老人专区的适老化座位,无糖专区以及生活便民服务。也为更好地满足胃口不大但是想品尝多种餐品的居民需求,推出了“双拼菜”及“三拼菜”,“双拼菜”为两种价格相近的荤菜或者蔬菜进行拼配,价格按相对低价的菜价计算。“三拼菜”为品类相似、价格相近的三种荤菜,进行组合拼配。其次,针对时间紧张的顾客以及不便于排队的老年顾客,还推出了特色“便当套餐”及快餐窗口。
「静安寺社区食堂」
(同心荟社区食堂)
人均:28元地址:静安区-新闸路1855号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电话:13482337918
营业时间:06:30-9:00,10:30-14:00,16:30-20:00
07
结论
社区食堂作为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营养、美味的美食,同时还可以提供社交、交流、娱乐等服务,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促进了社区的互动与发展。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社区食堂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老年人的福祉和社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