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淳朴的田园也曾是文人墨客们描写的对象,由此形成了诗坛上的田园诗一派。田园诗顾名思义,它所描绘的内容大多是社会底层农村里的风光景物,或者是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行为。田园诗最先出现在东晋时期,由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所创,此后便一直延续下来。田园诗的作者主要是那些隐居起来不愿为官的人或是从官场退居田园的文人。到了盛唐,田园诗与山水诗汇合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唐代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东晋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混乱的一个时代,尤其是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绵,政权频繁地更换。
陶渊明雕像
西晋末年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就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突然攻陷当时的京城,把高高在上的皇帝掳走了。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为求生存,相互混战,民不聊生,所以大量的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南北文人名士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也增多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虽然东晋时期政治上一片混乱,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由原来的儒学独大的文化模式转为儒学、玄学、佛学和道学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多元模式。黑暗的社会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文人归隐田园的想法,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田园诗。其实,中国古代的诗歌涉及田园描写的,从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已径出现了。
匈奴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描写了农夫们一年四季耕作、采桑、打猎、酿酒、祭祀的生活状况。除了对当时的农事罗列之外,《诗经》里还出现了不少描写田园生活的片段场景。《诗经》中的诗大部分来自民间,其田园诗作所展现的主要是农民辛苦劳作却无法满足基本的温饱,这与后来文人的田园诗主要内容大不一样。田园生活虽然在《诗经》中有所表现,也算是诗歌的一种题材,但人们公认的“田园诗派”是由东晋的陶渊明所创立的。这是因为《诗经》所描绘的多是农家人的辛酸和悲苦,而“田园诗”通常从狭义上来看是指吟咏和歌颂悠闲宁静的农村田园生活。
农村田园生活
自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体裁之后,田园诗题材一直被延续,从初唐诗人王绩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田园诗的发展可以说光彩夺目。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同时也为田园诗打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他所处的时代,文坛上飘浮着一股浓厚的形式主义之风,文人诗歌的内容非常死气呆板,动辄将庄子的哲理拿来说教一番,或者是将佛家的禅机夹杂其中。这些玄言诗歌从内容上看,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没有鲜明生动的形象,也缺乏真实丰富的情感,从形式上来看,一味追求繁辞丽藻、铺锦列绣,缺乏生气和活力。而陶渊明另辟蹊径,创作出一大批描写田园真实生活的鲜活诗作。他以田园诗崭新的思想内容卓立于诗坛,表现出一种巨大的革新精神。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非常可贵的是他直接对田园劳动生活的描绘。如他的《归园田居》第三首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农夫形象。这是多么逼真生动的形象啊,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又是十分真实地展现农民的生活状况。陶渊明不仅写出田园的劳作生活,也在这种田园风光的展现中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例如他在《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境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园劳动生活
这是人民安居乐业,老幼皆有所养,生活安详的理想社会状况。实际上,这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的表达。总之,田园诗在陶渊明的开辟之下,以其淳朴、简单的田园风格在中国的诗坛上真正获得了一席之地。也为后世田园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淳朴的农村生活场景,征服了陶渊明这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引发历代无数文人对这种简单朴素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无限遐想。他们借助陶渊明递交过来的接力棒,努力地钻入其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同时促进着田园诗的进一步展。
我是“啦啦啦超喜欢”,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