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一群“城市娃”变身“小农民”,来到永丰街道薛家学农基地和仓桥水晶梨基地,他们挖坑播种、踮脚疏花,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与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体验了一回农耕乐趣。
钉耙犁地、铁铲翻土、铲子挖坑、小手播种……农田里,孩子和家长们齐心协力,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不多久就按照一排五个坑的要求种完了玉米和毛豆。“留下不留上,细枝不留花,叶子要避开,间隔10公分。”梨园里,小农民们一边默念口诀,一边仔细疏花,汗水湿透了发梢,却全然不知疲惫。“今天,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以后不能再浪费粮食了。”松江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张梓萱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虽然今天手有点酸,脚有点疼,还摔了一跤,但我下次还要来。”
据了解,自2013年永丰街道学生实践指导站联合“薛家学农基地”“仓桥水晶梨基地”,推出带有街道特色的“我是快乐的小农民”项目以来,一直与学生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持续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量身定制”体验式劳动课程,并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关注和好评。“孩子从小在城区里生活,对田园耕作不太了解,我想借此机会让他切身体会一下‘锄禾日当午’的辛劳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家长娄静琪说。
根据作物生长期,“项目一年会开展9次充满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探知性和融入性的活动。“大自然是知识宝库。在播种、培育、收获、烹饪等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种植技能,感受家乡菜的今非昔比;在疏花、疏果、套袋、采摘、包装、义卖等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感受科技魅力,熟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在游览、参观、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深入了解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家乡。”永丰街道学生实践指导站工作人员沈萍表示,希望“我是快乐的小农民”项目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课堂,接近自然,重拾农耕记忆,弘扬农耕文化。
文字、图片:金晨旭
编辑: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