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生态下蜀,茶香四溢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眼下正是采茶、制茶的好时节。为加深对家乡茶文化的了解,发扬热爱劳动精神,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4月9日,下蜀镇开展“田间课堂”学农事文明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领略茶文化的魅力,感受春日限定的美好。
🍃🍃🍃
“沉浸式”采茶,体验“劳动之美”
走进下蜀镇的窑业茶场,层层茶树抽芽吐绿,阵阵清香扑面而来,迎着和煦的春风,孩子们纷纷化身“小茶农”,背上竹篓,行走在茶林小道上,与下蜀的“茶香”撞个满怀。
开始采茶啦,茶场负责人和家长们一边讨论着采茶的技巧,一边教孩子们正确的采茶手法,以确保在不损坏茶树的情况下,采到最新鲜、最优质的茶叶。
掌握了采茶技能后,孩子们跃跃欲试,按照“一芽一叶”的采摘方法,两手轻掐细挑,一片片清新翠绿的嫩芽于指间翻飞,小心翼翼的将嫩叶采摘放入篓中,家长们也帮助孩子寻找“嫩叶”,家长和孩子们在茶树间来回穿插采摘新茶,体验采茶的乐趣, 不一会儿茶篓里便满载茶叶,欢歌笑语荡漾在山间,勾勒出一幅“采茶忙”的美丽画卷。
“立体式”观茶,感悟“劳动之趣”
经过约2小时的劳动,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走进茶坊,采摘完的茶叶,称之为生茶,孩子们把生茶一一称重,“三两”“四两”“六两”......茶农一边给孩子们示范制茶程序和步骤,一边讲解制茶技巧,孩子们听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十分激动。
孩子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见到现场炒茶,大家兴致盎然地围在炒炉前细细观看,阵阵清香扑来,“小茶芽”完成了“大变身”。
“全过程”制茶,体验“劳动之乐”
“杀青”好了后,还要再经过抖散、揉捻、搓条、提香、包装等工序。随着空气里弥漫的气息愈发清香,孩子们采摘的那一芽芽嫩绿最后变为了成品茶,家长和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学生小李开心地说道:
“劳动最光荣,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看到自己采摘茶叶变成可以喝的茶,我的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此次主题活动,
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以喜悦之心迎接春天,用好奇之“新”奔赴自然,通过体验茶叶的采摘、杀青、揉捻等制茶过程,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实际体会课本之外春天的多姿多彩,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亲子之间密切的沟通,助力家庭教育和“双减”要求落地落实。
近年来,下蜀镇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茶、玉米、蜜蜂等多元化特色农业,以“田间课堂”为依托,将田园科普基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助力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的文明实践“加油站”。
编辑:张萌萌
来源:滨江下蜀(基础分值5)
球分享↓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