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向乐业奋斗
人们常说:既来之,则安之。无论你是自愿选择的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还是被迫来到了中小学教师这个行业,你已经来了,来了就安下心来,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出快乐来。做出快乐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刚来的时候,确实有点不习惯。有的不习惯于环境,有的不习惯于待遇,有的不习惯于各种约束,有的不习惯于管理别人。有的人适应性很强,很快适应了教学这项工作。这种人恐怕是天生的教书材料。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三年五年不适应教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书育人的角色的人也不少,教学没有成为自己快乐的事业。一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抱怨多:下课到办公室诉说课堂之苦;有时出去玩玩遇到熟人教师,也多诉说教学之苦,学生之劣;回家也把这种诉说搬回家。把苦摆在脑海显耀的位置,把苦挂在嘴边,这样的老师,我想是够苦够累的了。
很多教师有一个通病,也是职业病:寻找学生毛病,然后诉苦。教师中有的心理不健康,与这种习惯应当有关系。
这种爱诉苦的习惯不是教师天生所具有的,它是在教学职业生涯中逐步养成的。如果我们去观察了解,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从事教师职业都有个变化过程。其一,从其它行业转入到教师行业的人,当他还没有进入教师这个角色的时候,很少当着他人的面诉说工作中的苦,很少有人去盯他人,诉说他人这不听话那不对,更不会诉说学生不做作业不读书,考试成绩很差。当他进入教师行业之后,教几天书,上几节课,就学会了诉苦,有空就诉,越诉越火。苦从何来?自己用双眼老盯着不顺眼的学生,大脑时刻想着不开心的事。好心情就这样被诉苦替代了,浪费了他本该拥有的好心情。
其二,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人,在教书之前,也没有找他人毛病,然后诉苦的习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都有这种体会。工作之前,我们上学,总是快快乐乐,有说有笑,很少痛苦之言语,更没有说别人这不对那不对的习惯。教书真是奇怪,怎么就改变了教师的习惯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职业病就是由职业引起的。
中小学教学这种职业,有一大特点:就是判断对错。
长时间判断对错的工作,就使人养成给他人找错的习惯,思维习惯了,言语行为也习惯了,习惯成自然,教师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好像教学工作就是这样。大家都这样,甚至认为是正确的行为,正如商鞅对甘龙所说的“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1]”。长此以往,很少注意矫正,就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以下几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上课:教师的上课过程,也是判断对错的过程。这个过程,就使得教师的精力分散,注意力转移,重点在关注差生。因为教师既要讲课,还要关注学生组织学生。好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强,遵守纪律,认真听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就不成为教师两只眼睛重点关注的对象。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差生,才是教师上课真正用两眼防守的重点岗哨。这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好,好说好动,容易出现与上课不一致的言行,教师时刻提防,要做出判断。一旦发现与上课不一致的言行,就要采取措施,予以控制,要么语言控制,要么表情控制,要么视力控制等等。我们的老行话,叫做组织教学。其实组织教学就是判断学生行为,控制学生行为的过程。
批改作业:这是最典型的判断对错的工作。教师手握朱笔,两眼圆睁,聚精会神,寻对找错。用红色做下标记:对的打√,错的打×。之后还要深入思考,做出分析,错的为什么会错,如何让他不错呢?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思考最多的是错的,思错思维成了中小学教师常规思维。
考试:考试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考试,阅卷,讲评。在这个综合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判断对错上:考试时眼睛盯着学生防止他们照抄;阅卷与批改作业一样,教师把重点放在查找错误上;考试讲评主要也是纠错。
寻找学生错的,纠正学生错的,预防学生错的。这大概就是我们的教师教学常规,教育过程似乎就是教师发现学生过错的过程。
处理学生矛盾:
处理学生矛盾时,要在学生中调查,调查中仍然要判断谁对谁错,谁错的多,该如何分担责任。有时还要请家长到校,就必须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事故原因,这个原因也主要是谁的过错多,谁的过错少,便于家长分担责任。有时,我们还用笔记本记下学生错误的历史,便于向家长汇报。
由于我们建立的教育模式是这样的,教师也只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模式,建立了这样的环境:教学中广泛地判断对错,重点关注错误。也就是强化理论,教师在对学生纠错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过错,同时对自己进行了过多的负强化,大脑塞满了负能量。负能量带来的是心情郁闷。
新课程改革,我想,应当革除一些不利于人成长,容易产生职业病的弊端。因此,在我所理解的范围内,提出几点建议,共同向乐业奋斗。
二、上课:
1.每节课让好学生高兴。把这点作为上课的目标。好学生高兴,能带动全班高兴,教师自然高兴。你可能会问,什么能使学生高兴?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点点滴滴成就感,他们就高兴了。你可能还要问,好学生在哪里?就是那些有了成就感的学生。你可能还要问,我怎么知道他有成就感呢?学生获得了肯定评价就有了成就感。这里我用“肯定评价”而不用“表扬”一词,因为“肯定评价”包含“表扬”。教师的点头是肯定,微笑也能代表肯定;学生的鼓掌是肯定,学生的承认也是肯定,方法很多。什么内容能使你的好学生高兴呢,你要对所教科目有点研究,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
(2)不在课堂批评差生。批评差生时,有的差生根本不在意,甚至充耳不闻,有的人就是希望你的批评,用这种方法引起你对他的关注,你的一通批评下来,差生没受伤,却耽误了多数人的宝贵时间,破坏了好学生的学习心情,也影响教师的心情。上课的和谐很重要啊。
(3)讲课时,尽量到学生中间去走走,给好学生、差生一个微笑,用微笑组织教学,控制差生。教育家利用电磁场原理提出了“教场”一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辐射作用。教师的辐射功能原理:距离教师越远,辐射功能越弱。所以,教师要到学生中走走,使你的辐射靠近学生,会更有效。
(4)不过多的表扬优等生,过多表扬,差生与优等生之间产生隔阂,优等生有被孤立的可能,也有被讽刺的可能,他们会有一种恐惧感,可能越来越胆小,不敢发言,不敢出头,人际关系不好处理,就害怕老师表扬。因为他寡不敌众。平等是博爱。
(5)忽略学生无碍上课的一些言语、行为,不理会挑衅。用近距离离辐射去无声地平息可能发生的潜在因素。忽略小错,教师需要长期克制才能养成,也是修身养性吧。不会忽略,就会被小错纠缠,使你脱不开身,你的眼睛,你的注意力,你的思维,就被分散了,有的该肯定的都忘了肯定。课堂上,要把肯定放在首位。
2.作业批改:
(1)不过多给学生作业打×,保护学生尊严。过多打叉,还能迫使学生照抄作业,欺骗教师,使教师心情更不舒服。建议打一横线,便于他们自己修改错误。
(2)培养学生自己改错的能力。多表扬会改错的学生。改错也能获得一种快乐。学生获得的快乐多了,好学生也就多了。更多的好学生快乐了,教师就更快来了。
四、处理学生矛盾:
1.站在学生一方考虑问题,“怎么对我的成长有利”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白道歉最好,既留住朋友,又做了诚实守信的人。不威胁学生。当然不排除对个别学生的特别方法。
2.多记录学生灵活的一面,他们遇事的时候,鬼点子很多,有的很滑稽,一个班各种人才都有,去发现他们,使他们各有用武之地,有展示才能的平台。记下他们的故事,你就有了丰富而有趣的材料,你也积累了快乐。
3.休息娱乐:
在办公室谈学生的快乐,在休息室也谈学生的快乐,游玩的时候,还是谈学生的快乐。要去发现学生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学生也确实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快乐。你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自我,收集快乐,积累快乐,课余,你就说说快乐,享受快乐,快乐的教书,快乐的休闲。
最后,我想把教师这个职业定为修身养性使自己不断自我完善的的职业。这样,当我自己看我自己的时候,我是快乐的。
注:本文作于2008年5月,汉阴县汉阳初中,自我发现,自我校正,自我提升。2018年退休,研究汉阴县历史,明代之前汉阴县历史不清,众说纷纭。
【1】《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