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是藏在郊外的璞玉,是更接地气的生活。金秋时节,外出游玩,免不了会经过一些小村,它们的规模不大,点缀在茫茫原野中,被树林、草坪和山丘环绕,成为一方明媚的风景。像在武汉新洲区三一八国道附近,就有一座胡彰村,它的面貌以白墙黑瓦的民居为主,环境僻静且整洁,打卡经过,觉得它的状态纯美,像是一幅油画。
和多数建在城市郊区的小村一样,胡彰村的位置并不突出,类似村庄的数量在武汉周边很多。小编前往路过,走的是一条长路,从黄陂城区过去,走黄陂大道,沿318国道一直向东,过丛林小学附近即是。在沿途中,小编也看到乡道和国道上均有公交车站和小巴的站台,不知道是黄陂还是新洲的区域专线。这些专线,更多是为当地居民服务,外地人前来,可能连乘车方向都搞不明白。
进到胡彰村,从国道走到乡道上,接驳的路线不长,但两者之间的变化还不小。比较于国道的老旧,乡道的面貌更加完善,可能是近几年修缮的,所以效果非常新颖。一是路面全部刷黑,画上了新的白线和路标;二是路两边还有电线杆、行道树、垃圾箱。车子进到村口,远远就看到标志性的村口大树,点缀其中的民房,不过,胡彰村没有红砖墙、青瓦片,民居全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肃静且雅致,与传统徽派的民居接近,平易近人。
走村子的大路,进来后看到一块空地,等于是个小广场。这上面已经停了几辆车,还修筑有护栏,与旁边的水塘相隔,路灯和变电箱也有。在广场边上,接驳的就有几座民房,建筑面积很大,单栋的地基宽阔,修建的房子样式也很新颖,三层小洋房,前门后院围着,外墙刷成了白色,配上黑色的屋檐,看着很舒服。民房关着门,但院子里的树已经长到围墙以上的高度,是一棵柚子树,金秋时节,上面挂着的果子已经成熟,金黄的状态惹人爱。
顺着大路走到村里来,发现路面的走势虽然曲折环绕,但规格一直没变。单行线的路标,宽度超过三四米,碰上几个大的转角处,走机动车没有问题。进村这边看到几棵香樟树,排成一列,树后是一块空地,然后连接着几排房屋。这里面才是真正的民房,两层结构,高度有限,样式也是很常见的中间大厅两排卧室的结构,大门敞开,门口还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午后时分,光线尚暖,老人们围在一起,不知道在聊着什么话题,显得十分惬意。
继续往里走,胡彰村的面貌豁然开朗。村里的面积很大,房子相互衬托排列,组成了凹凸的布局和角落。白墙黑瓦的建筑,一栋一栋往外的走势,开合非常大,建筑彼此的距离却很近,有的直接连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布局,在村中间的大路两旁,总有小路和小巷子穿梭出来,那里面的路,同样铺好了水泥,摆着盆栽,十分可人。推婴儿车的妇女,扛农具的中年人,留着胡子抽着旱烟,看状态非常闲适,估计是马上要回家。
走在胡彰村里,蓦然就想起一首叫《村庄的呢喃》曲子,曲风大概就是展现的周边意境。那是一种原生的安静,有行道树枝叶和风声,有瓦片咯吱的脆声,有田园犬的躁动,也有鸡鸭的嘶鸣,听着声音绵长,又马上戛然而止。而晃动的人群,在房前屋后坐着,拉着被子和晾晒物,就着光线,晒出一阵阵斑斓的影子来。而仅仅是主人家一声吆喝,周边的鸡鸭全部过来,兴奋摆着头,等待主人投喂吃食。
离开胡彰村,周边的环境一下子变得辽阔起来,这是另外一种开阔,没有人烟和酒水,没有别离和不舍。在小编看来,经过胡彰村本来就是意外,看到意外的风景,纯粹的像是一幅油画。换到远方,走近乡道国道,那些如烟一般的村落,总是呼呼如风声精彩。(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