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就像老朋友,虽然我们不常提起,却一直在心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兔子剪刀
造型精致可爱,却有些华而不实。
刃处不够锋利,只能剪一些比较薄的纸张。
我们那时常常用着用着就把它当成了玩具,将耳朵交叉,或是剪一剪空气。
绿色电器组合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陪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60年代,陪嫁是木质家具,要有“26只脚”。也就是说,这其中要包含床、办公桌、茶几、大衣柜,以及靠背凳等重要家具,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会在这基础之上添置皮箱和梳妆台。
70年代,陪嫁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简称为“三转一响”。
80年代,陪嫁逐渐向电气化迈进,黑白电视机、双缸洗衣机、单开门电冰箱,也就是上图中的这三个大块头。
两用式座椅
冬天用绒面。
夏天用光面。
小时候,家里有时会来客人,椅子往往不够用,邻居总会把自家的椅子拿出来借给我们使用。
那些年,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胜似亲人。
便携式收音机(广播)
租一盒磁带放进收音机,随音乐跳着“的士高”。
“你以往爱我爱我不顾一切,将一生青春牺牲给我光辉,好多谢一天你改变了我,无言来奉献 柔情常令我个心有愧,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塑料花瓶
摆在木桌上,插上几支假花,即便在寒凛的冬日也能感受得到春意盎然。
印有“囍”字的搪瓷杯
里面泡着几块晒干了的橘子皮,嗓子不舒服的时候喝几大口。
同系列的洗脸盆
旁边再放一块“胰子”。
从魏晋时期的“澡豆”,到后来的“胰子”,再到如今的香皂,这款清洁用品的历史很长。
胰脏中的脂肪酶和蛋白酶具有分解污垢的作用,
不过,至于是谁最先想到使用动物的胰脏来去除污垢的这件事,历史上没有记载。
在洗面奶还没有被研制出来的那个年代,香皂在市场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洗手、洗脸都由它来完成,堪称一位“全能战士”。
粗跟款高跟鞋
那时卖得最火的两个颜色是黑色、白色。
过去,私家车还很少见,主要的通行工具是自行车。
所以,对于不少职场女性而言,外形好看只是选择一款高跟鞋的次要因素,穿起来舒服的鞋才是一双好鞋。
天鹅冷烫精
在1981年由天津市第一日用化学厂生产,是最早期的美发用品。
蓝天高级牙膏
这是中国研制出的第一款全效牙膏,在《梦溪笔谈》的启发下,于1992年由六必治研制成功。
薄荷味儿,在当时的售价是牙粉的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