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有一句土话:“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养育孩子,就像种果树一样。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坏,需要追根溯源,尽早改变。
可惜的是,道理很好理解,但是很多家庭却视而不见,等兄弟姐妹到了中年,结仇了,已经难以挽回局面了。
人生如何,三岁看到老;手足如何,也是。
01
各自读书,拉开层次。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反悔读书迟。
从小就努力读书,为成家立业打下基础。家里的长辈,常常说类似的话。
到了学校,老师也反复鼓励我们,多读书,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不管读书的认知有多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总会拉开层次,不可能全班的孩子,都拿第一名,都得满分。
当学习成绩区别越来越大的时候,兄弟姐妹的层次就逐步拉开了。
其一,学习好的人,被长辈看好,进一步鼓励,并且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比方说,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可以有优先权。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难免要被冷落,甚至作为反面的例子。
两者之间形成对比之后,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会沮丧,内心也会嫉妒成绩好的人。
其二,成绩持续很好的人,一步一步走向城市,有好的工作,从而赚钱更容易一些。他们也是父母口里最骄傲的人。
成绩不好的人,也许会出现烂泥巴糊不上墙的情况。当他得到兄弟姐妹 帮助之后,仍旧没有什么起色,最后就被放弃了。
其三,在城里有工作的人,逐步在城里定居,小家庭也有模有样。成绩不好,工作也不好的人,内心的戾气在增加,开始抱怨“父母当初不鼓励自己、兄弟姐妹当初不拉自己”。
古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兄弟姐妹的层次拉开之后,就难以聊到一块去了。毕竟,三观也不一样了。
我们以为,落后的人会追赶先进的人。事实上,落后的人,多半要嫉妒先进的人,甚至有一种拉人下水的恶毒想法。
见不得你好,怕你富,笑你穷,这样的人性行为,在兄弟姐妹之间,同样存在。
02
性格不同,带来隔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但是兄弟姐妹的性格却大不一样。就是双胞胎,也是外貌相似,其他方面,区别还是很大。
在电影《蜻蜓少年》里,凯武、凯文是农村的留守兄弟,但是他们的性格大不一样。
哥哥凯文很懂事,也显得胆小。他不敢从桥上跳下河里,就是游泳也战战兢兢。他还恐高。
当然,他还很体谅父母的辛苦,主动帮助父母干农活,不会乱花钱。
弟弟凯武却很胆大,也自私很多。
暑假里,城里来的姑娘苏之之,吸引了村里的孩子的注意。
兄弟俩为了得到苏之之的喜欢,就让苏之之坐在自己的自行车后座。并且“逼着”在广州打工的父亲,邮寄了两辆新的自行车。
凯武练习了车技,成为了孩子王,让苏之之刮目相看。
凯文心生嫉妒,但是反复忍耐,并且放弃了练习车技。他说:“比起练车技,更重要的是,帮助母亲干活,缓解家庭的困难......”兄弟之间的隔阂,也无形之中就形成了。
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很小的时候,我们会听父母的话,从而不会过分亮出自己的性格,低头是常事。
当我们长大之后,个性就越发突出,父母的安排就不管用了。兄弟姐妹之间,三观不同,不是一路人。
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谁都不愿意低头,矛盾就慢慢累积。
03
父母偏心,留下隐患。
《增广贤文》里说:“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父母教育和关爱子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父母的行为证明,两碗水,端不平。
在农村,很多父母会重男轻女,认为儿子可以干农活,可以继承家业,因而倍加关注。要是家庭不太富裕,就把读书、创业、外出工作等机会,都留给了儿子。
女儿迟早要外嫁,在父母看来,就是“别人家的人”,自然就不重视了。
儿子被厚爱,女儿被冷落,导致女儿内心愤愤不平,一旦外嫁,或者外出打工之后,就和家庭关系淡漠了。
也有一些家庭,反过来做,把女儿当宝,把儿子当成草。
当父母老了,需要照顾了。兄弟姐妹会翻旧账,以此来推卸责任。谁得到父母的爱更少,谁就不应该孝顺父母。谁花了父母更多的钱,谁就应该管父母养老。
就是小时候,谁多穿了几套新衣服,也会被记住。一旦大家庭要兄弟姐妹出力,那么少穿了几套新衣服的人,就主动发声了,声音也比较难听。
04
时光一去不复返,兄弟姐妹都是中年人了。
面对家庭矛盾,不能说从“小时候”改起,也只能从当下开始改变。
建议中年兄弟姐妹,积极改变家庭的状况,还来得及。
首先,学会自立,减少对大家庭的依赖。当你自己富起来了,关于家庭的琐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哪怕父母给了谁一两万,也无需嫉妒。
然后,学会做子女的榜样。我们也是父母了,不能走上一代人的老路,应该改变教育方法。记住一句古话:“要求子顺,先孝爷娘。”主动和家人和解,把父母管好了,那么家风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彻底变好。
最后,但行好事,莫问谁益。做人要问心无愧,不要把利益计较太多。
回首往事,谁都有不愉快的地方,但是我们却要学会向前看。
亲不亲,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