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13岁即位,22岁亲政,直到病逝一共有37年时间都是自己掌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古代皇室帝王,只要即位3年后,便有立后资格,但秦始皇却终生未立皇后,这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于是,很多人便根据各种稗官野史和道听途说,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多不胜选。就是身边美女太多,不知道选谁。
其二:怨母仇女。“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因为他母亲为人不检点,所以对女人有敌视。
其三:热衷求仙。心思都花在求仙长生上去了,无暇顾及立后之事。
其四:条件太高。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认为没有哪个女人配得上他,他也不能容忍一个女子可与自己比肩。
其五:秘密情人。秦始皇私下里另有所爱,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公诸于众或来不及立后。为何要这样说呢?因为就连他的秘密情人也有N种版本。
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当时天下女首富——巴郡的寡妇清。秦始皇对守贞重节的巴清的赞誉,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贞洁烈女,而且更离奇的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六国之人反叛,把全国所有兵器都收缴熔化,铸造成编钟和12个重达3万公斤的铜人,安放在宫中。但秦始皇却能容许巴清拥有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这样的待遇已远远超出表彰巴清贞洁和富有的程度,这也引起了后人的不解。
另一个就是他小时候青梅竹马的玩伴公孙玉,可惜由于身份猥贱,秦始皇多次立她为后都遭大臣劝止,本想从长计议,未料公孙玉红颜薄命,等不到立后那天就病死了,秦始皇悲痛不已,自此发誓永不立后。
这些观点当然是没有任何历史事实依据的,当做戏说故事纯属娱乐即可。相比之下,一些从战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出发而进行分析的猜测,似乎要有理有据的多。
如史学家李开元先生在《秦谜》一书中提出,秦始皇的皇后,其实早在灭掉楚国前就被废掉了。
他认为,在灭国战中,被灭国国民的民族主义情感会让他们成为暂住国的叛徒。例如:崤之战中身在晋国的秦国公主就放走了被晋国俘虏的秦国大将。战国时期,各国关系复杂,邻国联姻是普遍现象,国君经常遇到“我要打X国,但是我奶奶、我妈、我媳妇是X国的,或者我姑姑、我妹妹、我女儿嫁到X国了”这种尴尬的局面,这成了国家统一的一大障碍。因此嬴政为了统一六国,必须把自己国内的六国外戚势力全部根除掉,包括他的老娘、吕不韦和嫪毐,因为他们都是赵国人。
而统一前的秦楚是邻国,在七国中实力相当,秦楚联姻是很顺理成章的,所以推测,秦始皇早在战国时期即与楚国公主成亲,后来为了统一大业而将其废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举着“大楚兴”旗帜的陈胜吴广起义要支持扶苏,除了他是个仁君外,很可能是因为扶苏的亲妈是出身于楚国的“秦始后”。
同时,还有的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不能因为秦始皇不立后的事迹不见于史书记载,就认为秦始皇没有立后。
理由之一是,秦国立后并未制度化,故少有立后记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位帝王统治的151年间,秦史中只有一位只当了一年的王后出现,而且并无任何政治表现的事迹。这或许和王后不能参与政治的秦文化传统有关,因此秦始皇的皇后在史籍中的沉默,是自然的事。
理由之二是,史书中还是有秦始皇立后的曲折记载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有关于秦朝“詹事”官位的记载,这一官职具有“掌皇后太子家”的职能,说明秦代是有“皇后”的;《初学记·中宫部·皇后第一》中写道:“秦称皇帝,正嫡曰皇后,汉因之。”如果秦始皇不立皇后,大概不会有“秦称皇帝,正嫡曰皇后”的说法。
的确,我们不能因秦始皇不立后的事迹不见于史书记载,就认为秦始皇没有立后。在众多标新立异的观点得不到证实,也得不到证伪的时候,或许只有秉持这样的态度,才是对历史最为理性客观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