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小时候的欲望特别强烈,也许是大部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缘故吧。
乡下小孩的玩,现在回想起来,的的确确是简单乏味了一些,原因也很简单,人们的生活太贫乏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真正好玩的东西。
实在没有什么可玩的时候,就去村里的小卖部门口闲逛,当然,口袋里有那么一两分钱那是最好。不过,这样的日子少之又少,简直可以看做是一个节日了。
一两分钱的最大用途是可以买糖。糖,在当时是非常非常贵重的东西。打个比方吧,如果有人给了你一块糖,你会记很长很长时间,包括糖的包装,糖的口感,糖的香味,等等,比起现在有人请你吃一顿大餐的印象还要深刻!
所以,那时的一分、贰分、五分亮晶晶的铝币在我脑海里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多少年后,贫穷的年代早已过去了,我做梦还会梦见自己依然是个七八岁的孩童,惊喜地挖到了宝藏——镶嵌在坚硬的泥土中的一分、贰分、五分的钱币,并艰难地把它们抠出来,装满自己的口袋!
如果时光能够回溯到当年,随便找一个小孩,问问他(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十有八九会回答你:把村上小卖部的东西搬到自己家里去。大一点的,有头脑的孩子也许会说:我要去小卖部里当售货员——这在当时是非常伟大的理想!
村里的小卖部当时叫零销点。售货员是一个六十来岁的瘸子老头。当时乡里的大门市叫供销社,村里的就叫零销点。零销点是一个三间大屋,屋里弥漫着煤油、红糖、醋混合起来的刺鼻而又甜蜜的香气。售货员老头走在大街上,所有人都陪着笑脸和他说话,那做派比村干部还神气。
人们手里一般是没有钱的,不过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一个“母鸡银行”,鸡蛋在当时是人民币之外的当红辅币。一个鸡蛋大概值五分钱,可以换两杆铅笔,还能换五块水果糖。
话又说回来,你如果以为鸡蛋就是用来换糖吃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鸡蛋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换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的必需品的,比如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还有每天做饭引火用的火柴,等等。想吃糖,做梦去吧。
尽管小卖部的货架上也摆了不少东西,但大部分东西是让你看的,比如水果罐头,红烧肉罐头,不光一般人吃不起,连那卖货的老头他也吃不起。所以有些货在货架上放两三年那是很正常的。
后来,再后来,再后来。公办的小卖部就不存在了。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保准哪一天的梦里,我拿着一个鸡蛋,推开小卖部乌油油的门扇,换回五块香味浓郁的水果糖,那是一个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