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先给大家道一句歉。最近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写《刘邦传》以后只要有时间,会第一时间给大家更新《刘邦传》的内容。
咱们上一回由于推理的内容多了一些,因此重新给大家发一期,以飨读者。
书接上回(第3回),言归正传。
任何一个有点作为,并且干出一点成绩的人,都是人精。张耳自然也不例外。他能够重用刘邦,绝不仅仅刘邦是一个热血青年,或者说刘邦的精神偶像是魏无忌,亦或者说刘邦真的具有过人之才,这些都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他之所以重用刘邦,更主要的是天下大势前的无奈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秦王赢政自登基以来,仅过去数年,但已经展现出了一代雄主的风采,他出生于赵国,此时恰是长平之战的第二年,在这种仇秦的漩涡中成长起来的赢政,一旦没有被生活所摧毁,内心必然坚定且冷酷,果不其然,赢政12岁在秦国登基为王,13岁,占山西上党,重建太原城,开郑国渠。
14岁,秦派麃公攻魏国,占卷地,斩首三万;
15岁,秦派蒙骜伐韩,占13城。
16岁,是年蝗灾瘟疫盛行,嬴政祭祀渭水。而水出黑龙,对王摇首以拜,随后飘然离去,后赢政颁布缴纳粟千石抗灾者,拜爵一级,政出法随,很快灾祸平息。
17岁,秦派蒙骜攻魏,占20余城,置东郡。
18岁,秦继续攻魏,占领了魏地朝歌及卫濮阳,并以濮阳为东郡治所。东郡建立后,六国合纵抗秦南北交通之枢纽掌握在秦的手中,由此各国震恐。赵国八十岁老将庞煖率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兵锋一直攻到秦国京畿蕞(现在西安临潼区),但是天下恐秦久矣,不战自退。自此天下再无秦一合之敌。
由此,作为信陵君客卿的张耳,一心志在魏国大计,在此情势之下,不得不为魏国考虑各种方案,包括——后路。
而刘邦由于对魏信陵君有仰慕之情,爱屋及乌,同时曾祖刘清又是魏国大夫,最主要的是刘清的封地丰邑,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距离魏国首都大梁城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如果魏国灭国,魏国宗室有有丰邑备选,不至于有亡种之祸。(即便现在丰邑已经属楚国,但丰邑刘氏的影响力依然强大。
因此,在此种种考量之下,张耳把刘邦奉为座上之宾。而刘邦,也在此后开始,从原本虚无缥缈的英雄梦聚焦到真正的家国大计上面。整个人的格局和眼光从此不一样了。
此后若干年里,刘邦在丰邑秘密的网罗人才,培植势力,并每隔一段时间,便从丰邑来到外黄张耳处住一阵子。
直到有一天,魏国真的如张耳所料,为秦国扎灭,但是由于提前有刘邦这一步棋存在,魏虽然亡国,但很多魏国贵族却得以保全,并以丰梁故徒自称,此后经过十五年的经营,成为了丰邑极有影响力的势力。
直到陈胜吴广开反秦之先声。刘邦沛县起义,原本以丰邑为大本营,但万万没想到守将雍齿仅仅因为“丰故梁徒”就为打着复魏大旗的周市打开了丰邑的大门,成为降魏叛将,让刘邦一时间失去了根据地。差点没活过反秦的第一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下一期,给大家详细讲讲,刘邦秘密在丰邑培养的反秦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