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成汤江山的支柱。有他在,成汤江山还可维持,没有了他成汤江山就迅速凋零了。闻太师的戏份贯穿了书中的一半剧情,从第一回中出场,到第五十二回命丧绝龙岭。他到处奔波,为了成汤江山尽心尽力。在人间界他位极人臣,到了天庭他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高位。为什么闻太师的地位如此之高呢?
拜师封神战场上战斗力爆表的截教第一人是谁?也许有人会以为是通天教主的首席亲传大弟子多宝道人。多宝道人的实力确实深不可测,但他没有太多的机会在战场上发挥。他出场主持诛仙阵,然后被广成子一番天印打了个跟头,很快就被老子拿到八景宫桃园去了。而真正在战场上奋勇抗敌的截教门人第一人却是金灵圣母。她在万仙阵中力抗三大士,最后被燃灯道人偷袭而亡,不愧是截教在封神战场上战斗第一人,而闻太师就是她的弟子。在黄花山收四将介绍自己的出身时,闻太师说过:
“吾当时悟道在碧游宫,拜金灵圣母为师之时,学艺五十年,吾师命我下山佐成汤。临行问师曰:「弟子归着如何?」吾师道:「你一生不得逢绝字」,今日行兵,恰恰见此石碣上书「绝」字,心上迟疑,故此不快。”
从闻太师的话语之中我们知道,闻太师修行是在碧游宫中。碧游宫是通天教主讲道的地方,也是截教真正的精英核心弟子修行场所。截教虽然号称万仙,但绝大多数都不会在碧游宫修行。所以闻太师的出身绝对是又红又专,修行的是正宗的截教教法。那么他修行的是什么功法呢?
大道从整部《封神演义》这本书中我们很难看到阐截两教的修仙者们修炼的到底是什么功法,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术法。也就是说我们看不到他们修行的和成仙有关的法门,更多的是争斗用的法门。这两种法门是截然不同的。战技再厉害也不能保证可以修炼成仙,而且可能因为耗费了过多时间,导致更不利于成仙。那么闻太师修炼的是什么法门呢?
闻太师的所有修行法门均来自于金灵圣母,金灵圣母作为截教核心精英弟子修行的必然是截教根本功法。通天教主作为混元大罗金仙,他的教法必然是可以成仙的,否则他自己就成不了圣人了。但他传给弟子门人的并不都是可以直指大道可以成仙的。根本大法只会传授给根行深厚,有缘功法的人。所以,截教核心精英弟子与阐教十二金仙修炼的都应该是直指大道本源的,差别不会太大,否则就不会是“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了。
朝元在最后封神的时候,姜子牙宣读了元始天尊对闻太师的评价: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位人臣之极品。辅相两朝,竭忠补衮,虽劫运之使然,其贞烈之可悯。”
在这里元始天尊既说明了闻太师的修行成果,又间接点出了闻太师的修行隐秘。闻太师的修行也已经到达了朝元之境,也就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这已经接近十二金仙的水平了。但闻太师才修行了多少年?最多也就一百多年而已,十二金仙都修行了一千五百年以上了。元始天尊遗憾的是,闻太师未能最终证得至一大道,成为大罗金仙。可见闻太师也已经摸到了大罗金仙的门槛,他的强大又让我们大跌眼镜了一回。至一大道有多强大呢?
至一至一大道的关键是在“一”字,“一”是一切的起源,《抱朴子》中提到:
“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
只要参悟透了“一”,那一切就都在掌握之中了;参悟不透“一”,恐怕什么都不能掌控。《皇人守一经》中说:
“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故仙重焉。凡诸思存,乃有千数,以自卫率多,烦杂劳人,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
道家修行,最初是以金丹至上,金丹是长生飞仙的保证。但在追求金丹的路途上,免不了磕磕绊绊,克服这一切磕磕绊绊的就是守住“一”了。守住“一”,则能避免衰老,并且挡住一切伤害。所以《抱朴子》中记载了道家三大根本重宝:九转丹,金液经,守一诀。这些都是历代修行者能够成仙的根本。“守一”是道家的防护手段,也就成了封神世界中一切法门的根本。而闻太师修行参悟的就是至一大道,这是直指大道本源的根本法门。《西游记》中孙悟空修行的也是直指大道本源的法门,只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让那些修行了几千年的对手们头疼。所以,闻太师是封神世界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天才。
尾声闻太师的至一大道没能彻底修成,所以他在修仙的半途上夭折了。但他的强大是无疑的,所以才会成为成汤江山的顶梁柱。但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却没能得到通天教主的庇护。为了封神成功,云中子早早就奉元始天尊之名,炼制除掉闻仲的法宝,再加上燃灯道人才在绝龙岭送闻仲上了封神榜,闻仲也算死得壮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