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秘密:金箍棒出身名门
孙悟空曾经当着狮驼岭狮子精的面透露了金箍棒的第一个秘密:“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由此可以看出来,是老君铸成的如意金箍棒,因为是极阳神铁且又有灵性、所以又名灵阳棒。原本是在天界也被视为神器用于镇天河之用,后被大禹借走治水,之后放在东海镇海。而大禹之所以拿它测量江河湖海用其实只是因为它有可随心如意变化的特点,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个测量工具。又因为它在天界就是镇天河用的神兵、大禹也就索性用它永绝水患、把它留在东海镇海,这样一来老君也没啥理由再去。
第二个秘密:金箍棒九转镔铁锻造而成
要说这根金箍棒有多厉害,看看齐大大圣亲口夸赞之语就知道了:“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英雄神勇,铁棒威风。前面已经提到,金箍棒是九转镔铁锻造而成的,并且“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金箍棒因为两头镶嵌金片这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么,什么是镔铁?其实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钢。根据史书记载,镔铁最早出现在隋朝,大规模采用是在明代。相对于普通的铁和青铜而言,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都强得多,在古代是制造兵器的顶级材质,没有任何材料能与之抗衡。
第三个秘密:金箍棒自如的变化
金箍棒能够随着主人的口诀变大变小已经不是秘密,并且它只认孙悟空这一个主人。不信你看:“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所以说“如意”这个称号绝不是吹的。金箍棒要想变大,可以变成一座山;要想变小,可以变成绣花针。真可谓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完全随着孙大圣的心意而变化。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想起一些什么?对了,一个神奇的汽车种族,来到地球与邪恶威震天展开战斗,就是变形金刚。他们的本领和金箍棒完全有一拼,但是两者差别也挺大,变形金刚是一个智慧种族,而金箍棒只是一个听话的兵器罢了。在这里我们要探讨一个科学问题。金箍棒为何能够自如变化?这说明它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它变大之后就不会再变小,或者相反。那么,世界上真的有会记忆的金属吗?答案是有!第一块有记忆能力的金属发现于1963年,是在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发现者是一名叫W.J.比勒的科学家。而现在有记忆能力的金属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族,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四个秘密:为何金箍棒放进耳朵里不掉出来
孙悟空经常将金箍棒变成绣花针大小,往耳朵里一扔,就空手走路,一点负担都没有。聪明的人肯定会产生疑问:“我们耳朵里爬进一个蚂蚁都痒死了,孙大圣扔一个绣花针进去,难道不难受吗?”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孙悟空把绣花针大小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不怕扎破鼓膜变成聋子,或者摇头晃脑的时候不怕掉出来丢失?”好,下面我们就解答这个问题,这就又涉及到了金箍棒材质和变形的问题。
第五个秘密:为何金箍棒要变成绣花针大小
看到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问题问得太简单了,是孙悟空让金箍棒变成绣花针大小了,还用说吗?这个回答当然没错,那么如果我再问一句:“为何孙悟空不让金箍棒变成米粒大小,这样放进耳朵不就更省地方?”傻眼了吧?就让我来告诉大家答案吧。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吴承恩这么写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瞎编乱造,而是有着现实的基础。提到绣花针,我们会想到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在湖边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磨铁棒,领悟了一番人生大道理,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出处,最早记载于南宋朱熹的弟子祝穆所著的地理学名作《方舆胜览》里面。朱熹是大教育家,编造个励志故事小菜一碟。但是在道家很多著作里面,也恰恰记载着同样的故事,而李白也是一个道教徒,他的狂放不羁的诗仙形象直追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而远古时代治水的大禹,在道教中被尊称为水官尊神。这样前后对照,金箍棒必须变成绣花针的原因就清楚了。吴承恩完全借用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嫁接到了金箍棒上面,也充分说明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不易。
死在金箍棒的妖精有哪些!
①白骨精
②九尾狐狸精
③六耳猕猴
④7个蜘蛛精
⑤黄狮精
还有什么.西游记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