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的中国爸妈们常会问,美国有小提琴考级么?(爸妈不愧是从小考到大的呀~)
美国有小提琴考级,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弦乐教师协会(American String Teachers Association, ASTA)的认证促进计划(Certificate Advancement Program, CAP),简称 ASTACAP。它是美国第一个类似考级的标准化考试。说是第一个考级标准,是因为它开始的时间比国内开始业余等级考试的时间还晚,晚得还不只一点点。这个计划最初由美国弦乐教师协会的一个分支,即马里兰/华盛顿特区分支于1998年开始尝试,2001年开始在新泽西推广。几乎要到2008年,它才成为全美国考级标准。当然,虽然国内的考级制度开始于九十年代中期,但至今还没有全国统一,这里面的原因你懂的。
这里就要八一八美国弦乐教师协会(ASTA),根据他们网站介绍,这个组织成立于60年前,致力于从事弦乐教学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其本质就是一个工会,当然它的作用还包括教师资格认证,教学规范标准化,还提供乐器保险,举办各类专业研讨会和赛事等等。这个认证促进计划(CAP)就是他们大力推广的一个项目。
有人就奇怪了,国内考级都是某某音乐学院办的,为什么美国管考级的是这么一个组织机构。这就不得不说到美国的音乐教育了。在美国,几乎所有综合类大学都有音乐学院,师资几乎涵盖了音乐各个方向。相比之下,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全国范围内,音乐学院屈指可数。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音乐学院有比较大的社会话语权,尤其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牛逼院校。当然在国内,和ASTA类似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办的考级也是主流。
ASTACAP一共10级加上一个基础级共11级。内容包括音阶,练习曲,乐曲以及视奏。ASTACAP能够在全美推广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曲目的限制。这一点与其它国内外各种考级都不相同。当然,没有曲目限制不是说没有难度限制,而是说教师拥有完全的自由来选择和考试级数难度相当的曲目。在其给教师的考级大纲上,更是列出了非常多的可以挑选的曲目,包括很多现当代的音乐家的作品,还有乡村,爵士,拉格泰姆等风格的作品。比如在最高级10级里面,除了有传统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还有比如,博尔科姆(William Bolcom)的第二奏鸣曲,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无伴奏奏鸣曲,奧乃格(Arthur Honegger)的无伴奏奏鸣曲,雅克·伊贝尔(Jacques Ibert)的Caprilena等等,甚至有爵士,比如海菲茨改编的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的作品,乡村的比如科普兰(Aaron Copland)的Hoe Down等等。
这种规定相对难度而不规定曲目的做法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和作曲家。这种可以基于个人偏好的选择给了学生一种忠于自我表达的可能,这对之后个人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这还要求学生去聆听各种可以演奏的作品,发现优秀的并且喜爱的作品。这种全面的对各种音乐形式的接触和认识,发现自我的过程,可能是比练琴本身更有意义的。这种模式使得美国学生的背景非常多样,曲目积累也非常广泛。而不像国内的过10级的,还没拉,就知道肯定是“嘻嘻嘻,小秘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句)。
当然,这个规定给教师的自由度是更大的。这个更大的自由度也给了教师更大的责任。一是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根据学生特点等选择相应的曲目。二是其要求教师有非常广的曲目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很多曲目可能自己在音乐学院学的时候都没有接触过,就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和了解,并且认真研究和把握。而不是说仅仅手上那些熟悉的活。
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这种模式,对于新作品的推广,对于各种风格音乐的传播都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从推荐的曲目列表上也可以看出,从技术难度上来说,是相对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准确的把握。换个角度说,这个等级划分也考虑了对音乐性的把握。从总体上说,最高级难度是与国内最高级难度相当的,略微偏低。国内一些演奏级(高于10级)的难度可以到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二十四首随想曲,和巴赫无伴奏。ASTACAP从第8级就开始就可以拉巴赫无伴奏,但是到最高级10级,还没有帕格尼尼随想曲和协奏曲。由于曲目可选择的广泛性,在考10级的时候拉拉超过水平的曲目那也是相当拉风的。当然不会白拉,之后会得到一个10级荣誉(Honor)的证书。
忘记说了,其实不仅仅是10级,各个级别都有荣誉(Honor)的称号,要得到这个称号,其实只要满足其中之一,一:背谱演奏;二:拉协奏曲中的华彩;三:拉高于考试级别的曲目;四:拉得特别牛逼,从音阶到独奏曲目都是优。所以也不是特别难。
这个ASTACAP的考试还有一些不错的特色,比如可以有伴奏(甚至可以是自己的小提琴老师),但是不要求,所以可以拉很多奏鸣曲;还比如不要求记忆,可视谱演奏;并且有网上上传视频考试的选项。非常人性化。
所以,美国的考级还是以鼓励,教育和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学琴有目标,并且得到认可和成就感,也同时给家长一个反馈,能够对教和学都有所了解。现在国内的考级那么热火朝天,既然可以网上考级,不知道美国的弦乐教师们,是不是有拓展国内考级市场的打算呢?
美国虽然有自己的ASTACAP系统,但是英国的英皇考级(Associated Board for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 (ABRSM))还是很热门的。最重要的是,真正好的学生并不是通过考级考出来,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和层层选拔出来的。美国中小学校本身有非常好的艺术教育课程,包括乐队课程等等。学区,地方和州都有相应的乐队选拔机制和比赛,每学期都有定期汇报演出。如果上私人课程,一段时间就会安排相应的教学汇报演出。而这些都可以在高考申请的essay中体现出来。所以美国孩子都是在舞台上培养大的,在合作中培养大的。由此可见,考级在美国是大大弱化的。考级只是手段。是一种标准化的大纲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激励学生。由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国内急功近利的考级风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