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真的重要吗?不一定。
会说话未必就是有智慧,尤其是一个人话太多,往往不讨人喜欢。但是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如果两个人相互辩论,会说话的那个人反而会让自己占得先机。比如庄子善辩成了大贤,孟子善辩成了大圣人,即便如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张仪也皆以有好口才而著称,最终得到了功名利禄。
正所谓:一言重于九鼎,单说强于十万师。
有时候语言的力量能够重于天下的珍宝,有时一张嘴就可以敌过十万军队。鬼谷子研究的其实就是说话的智慧。
的确,在现代社会里,如果我们习得好口才,掌握语言说服的力量,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占得很多先机。
一、语言的力量到底能有什么作用呢?比如解决一些小事儿。
三国时代,其实蜀国的实力最弱。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年蜀国闹旱灾,为了节省粮食,刘备下了“禁酒令”,禁止民间私自酿酒。但凡违反“禁酒令”者,一律重罚。对此,刘备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下令:凡是在家中被搜出酿酒器具的都要按律问罪。
普通人家一片抵触的情绪,但是敢怒而不敢言。
这事儿让刘备的一个发小得知后,决定做点什么。刘邦的这位发小,名叫简雍,没什么大本事,除了口才好之外。比如,简雍曾经就成功的劝说了刘璋投降刘备。
有一天,刘备跟简雍在外溜达,突然看见路边有一男一女。简雍跟刘备说:
“主公,请下令将此男女抓捕归案。”
刘备好奇的问:“为什么,人家好好的干嘛要抓他们。”
简雍认真的说:“我看这两人虽然不是夫妻,但是以后必然会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实在有辱我蜀国名声。”
刘备更好奇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简雍故作好奇的说:“这还要看吗?一男一女,异性相吸。他们可都有做案的工具啊。”
刘备听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的确过分了,于是下令废除了这个法令。
简雍跟刘备开了一个简单的玩笑,就解决了事情,不得罪人还体面。
二、或许有伙伴要说了,这是小事。那咱们再说个大事儿吧。
武则天想立自己的侄儿武承嗣当太子,继续武周天下。如此一来,李唐的天下就彻底结束了。如何让武则天改变主意呢?狄仁杰想做点什么。当然他不会知道,他做的这件事会改变历史。
有一天,狄仁杰跟武则天闲聊时,故作奇怪的问:“殿下,敢问姑侄和母子的关系,哪个更亲密些?”
武则天说:“自然是母子亲些,必定是亲生的骨肉。”
狄仁杰又说:“如果殿下立您儿子当天子,自然会被后世子孙供奉。可如果殿下立了侄儿当天子,以后估计就悬了。他们可是有亲娘,自然是供奉孝顺亲妈。哪有侄儿供奉姑妈的?望殿下三思啊。”
这一席话,看起来是唠家常,但是让武则天彻底明白了,自己还真不能立外人,否则自己吃亏。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
所以武则天到了晚年,终于还是传位给了自己的亲儿子。
三、
不管是简雍,亦或是狄仁杰,他们都以三寸不烂之舌,借助语言的力量成功的说服了贤明如刘备,聪慧如武则天这样的人。小则如简雍解决小事儿,大则如狄仁杰直接改变历史进程。
翻开史书,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在史料中有大量改变历史的说服案例,区区数言,决胜千里。这就是语言的真实力量。你没成功,不是因为能力差,只是不会说话
或许您要问了,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学习好口才,掌握语言的力量呢?实际上就八个字:
智泽于内,言溢于外。
啥意思呢?一个人内心有充溢的智慧,自然会生出智慧的言语来。就如鬼谷子说的: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告诉我们,语言是思想的门户。什么样的思想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语言。
因此我们必须要修炼我们的内心,充盈智慧,如此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的力量。怎么做呢?其实就两个字:修心!
博学书院:通过传承数千年的国学智慧精髓和先哲们的思想,结合现代企业需求,全面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提升企业家的人文素养与人生智慧,培养一批兼具东方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卓越企业领袖,帮助企业家获得身心自由、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商业文明的发扬光大。
《国学与商道大智慧峰会》:峰会分享嘉宾江英教授《毛泽东统帅之道》、卞华舵导师《企业成功靠什么》、李厚德《国学与商道大智慧》、康华兰《国学智慧.齐家治企》
江英教授 将带来《毛泽东统帅之道》的精彩分享,将毛泽东的统帅之道深刻剖析,总结出适合当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实战方略,解答企业管理者应如何 “为将”、如何 “决策” 等问题,句句肺腑,字字箴言,不容错过。
康华兰老师 将带来《国学智慧·齐家治企》的精彩内容,解密百年企业的生存之道,解密宗教延续几千年来对内锁定团队对外锁定芸芸众生的智慧,解密国学管理奥秘中开启成就内圣外王的智慧。企业家如何运用宗教智慧使员工保持忠诚度,如何运用儒家、 道家、佛家、兵家等国学精髓来诊断企业文化,如何理解天道、地道、人道与商道的关系......
李厚德院长 将分享《国学与商道大智慧》的优质干货。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法增慧、兵家建功、法家强业、易学广智、识人之道、权谋之术、用略之法...溯本寻源,尽在传统国学之中。这些智慧如何运用于现代企业竞争中,您将会在此次课程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阅读:
人到中年,无可不读《菜根谭》,五句处世箴言,讲透了人生世态
正其心、养其性:克己可以制怒,明理可以制惧
《道德经》三种智慧:柔、静、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