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成语制造机
韩信秦末参加反秦斗争,先投奔项羽,后投奔刘邦,经萧何力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王侯将相”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韩信一生的确非常传奇,韩信的死的确足够悲惨。刘邦知道韩信死后,也是悲喜交加。从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并不能吸取任何经验和教训,但是,他用不算太长的一生制造出30多个成语,足以让学生受益无穷。
战无不胜
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出处】《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国士无双
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一饭千金
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多多益善
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说。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十面埋伏
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背水一战
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拔旗易帜
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置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兵仙神帅
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胯下之辱
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解衣推食
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居常鞅鞅
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
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金石之交
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独当一面
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略不世出
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
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匹夫之勇,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妇人之仁
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推陈出新
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勋冠三杰
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出处】《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伐功矜能
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伪游云梦
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人心难测
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钟室之祸
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出处】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中的对联。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问路斩樵
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