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阳明出生的地方,余姚是一个山林丛集的古朴闭塞的城镇。多亏了一个姚江沟通与外界的一个联系,又加上王阳明创立了姚江之学,从而使这个地方成为了浙东文化重镇。
余姚县境内,那个时候最大的山就是龙泉山,为四明山的支脉。在余姚西边南坡山腰,有泉,叫做龙泉山。以泉名山,是南方惯见的那种小山。
北边有一个小阁楼,本属于莫家,王华还没有中状元的时候,租用那里当作书房。并且把家搬到了那里,后来因为王阳明而成为了文物。
王阳明在12岁的时候,就跟他的私塾老师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问题,什么叫做人生第一等?老师就说:读书当状元。
谁知道王阳明的天性和个性,让他直言不讳的就反驳老师说:读书当状元不是第一等事,读书当圣贤才是第一等事呢,学圣贤就是不以登攀仕途为目的而成为圣人,成为伟人为目标。说这句话的时候都把老师说得一愣。
2
王阳心学当中,对于布满夜色的生存环境,王阳明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法,简单的说就是一夜之夜,获得反手而至的大利益。
所以在王阳明的心学中,致良知就是阳明心学的核心。
王阳心学当中,对于布满夜色的生存环境,王阳明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法,简单的说就是一夜之夜,获得反手而至的大利益。
王阳明一身三任,能够透过一层,就是常人说学者能用功,这是一种漂亮的精神胜利法。但是圣人可以心中无夜气眼中无夜气。
对学生来说则是做功夫的契机,做什么功夫,在黑夜不迷路的功夫,从而走向光明。光明的标准是什么?在王阳明的所理解中,光明就是找到人生自己的良知,用良知来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王阳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及无物欲知杂也。
学者要想让事物纷扰之,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这个夜气刻画静和独,没有物欲之杂。后来王阳明更简练的说法就是说良知就是独知,静功就是小学功夫,是运气的基础。纷扰混乱中让自己可以不动心,做大事的时候有禁忌,不随境转,不为其乱。
则是阳明提供的心诀,是每个人都要进修的一个看家功夫,这个所强调的也就是致良知中的一个核心。
在正德十年的时候,王阳明为天泽作《夜气说》,又强调夜气静和白天的动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王阳明先从感性知觉,说文人喜欢的夜晚现象。
王阳明的一生,反复的来说这样一句话:若上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只是会学成一个痴呆的汉,他主张必须在事情上面磨练,才是一种真的功夫。
王阳明的哲学就是万物皆备于我,化任何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痒,无物不消。
3
要想长就要想办法,得到全面的养分,故意跑偏树敌的做法都是一种自作孽的行为。王阳明在强调人生转换的时候,艺术造诣俨然与老子复生一样,他说:孤阳不长,孤阴不长。王阳明还相信禅宗的一个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的智慧。
王阳明的阳明心学就像是心一样不可把握,王阳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距离很远的说法并为一个。从儒学,道学,释学,墨学,其中的精华可以融为一体,化为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