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一个三句话的故事开始吧!
蜜芽的创始人刘楠在寻求融资的时候,曾经给著名的投资人徐小平发了一条三句话的短信:
我是北大毕业的。
目前在开淘宝店,销售额已经3000万了。
但是我陷入了迷茫,您是一位心灵导师,您能不能开导开导我?
就是这三句成功地引起了徐老师的注意,三分钟后徐老师将电话打了过去。并在当天下午谈了4小时后,刘楠拿到了徐小平的投资。
这就是会讲故事跟成事之间的关系。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最高级的聪明,就是会讲故事。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讲好故事,成功成事呢?
何伊凡老师在他的新作《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个知行力的公式:
知行力=(提纯力 拆解力 简化力)×(共鸣力 结构力 结晶力)×(自省力 提问力 螺旋力)
其中的(共鸣力 结构力 结晶力)即是这本书所讲解的故事力。
何伊凡,河北沧州人,新闻学硕士。知名商业观察者,灯塔知行社与盒饭财经创始人,曾有多年创业经历,历年来对话全球百余位商业领袖及几百位创业者,发表诗歌、访谈、评论、专著百万字,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
何何伊凡老师讲知行力,将它分为三个篇章:
上篇:由知而行,关于读、讲、写一元化的能力,跟读书有关;
中篇:由行而知,将所看、所听、所想进行转化,讲好故事;
下篇:知行合一,通过自我省察、复盘,做好自己;
我们上面提到的故事力,就在何老师《知行力》的中篇进行了阐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何伊凡老师学习一下如何通过知行合一,讲好普通人的故事。
第一,学会读书,广泛的涉猎知识点,做好日常积累
要想讲好故事,首先要有素材。素材从何而来?从我们的日常积累中获得,所以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日常身边的人或事,通过多读书扩大自己知识的边界。
关于多读书,可能有人会觉得,为什么我读完一本书跟没读似的。读完了也记不住,很快就忘记了。
其实是自己的方法不对,俗话说得好方法不对一切白费。对此何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三环套月笔记法。
这里的三环指的是案例、金句、知识点,这些是我们平时讲故事的重要的素材,而这里的月是指应用。
具体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素材进行提炼并进行分类记录。比如说:育儿类案例,读书有益的金句,古汉语小知识点,最好都注明出处及页码,这样分类的好处是便于后期检索。
在我看来,灵感是需要知识的碰撞,而提炼恰恰是碰撞的结果,也就是说提炼并不是简单地抄,而是通过记录有价值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想,把它沉淀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由知而行,才是真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定要“事上磨”,要落到身心上受用。
学以致用大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做好故事的节奏的调控,与听众建立共鸣
美国有句谚语:那些会讲故事的人将会统治世界。而作者在书中也提到:逻辑可以影响你的大脑,故事才能捕获你的心。从这里对于故事的重要性可谓窥豹一斑。
那么怎样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呢?我想应该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故事。
共鸣这个词大家都非常熟悉。做短视频有了共鸣流量就来了;写文章、写书有了共鸣读者就来了;与人初识,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有了共鸣,朋友就来了。
作者在书中也提到:共鸣是故事的灵魂。
如果想用再形象一些的方式来说明共鸣,我想就是在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够像杠杆一样,撬动别人的内心,让大家愿意听下去。大家都知道有杠杆,就一定需要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我想就是共鸣。
要让自己的故事引发共鸣,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来支撑,这就回到了我们上面所说的读书,也就是作者所提到的读、讲、写的一元化的训练。如果脑袋里空空如也,联想就很难产生,没有素材,何谈共鸣?
因为很多时候,共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经历或者共同的情感、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一点点的联想才有的。
第三,时时反省、修正自己,真实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我想一个真正能够讲好故事的人,首先一定是一个充满故事,会不断地反省、修正自己,本性善良做到知行合一的人。
何伊凡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行合一并非来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最终磨砺出的生命境界。
人本身是需要反省的,而对于事也是需要定期复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停地成长。
最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作者提到一句话:人生的胜利不是和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但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曾国藩老先生每天都会写日记反省自己,他靠反省、复盘硬是把一盘烂到家的牌打成了王炸。
其实复盘、反省自己,我觉得就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进而实现人生的进阶。最终达到知行力的终极目标——致良知。而作者所指的良知就是判断力。
什么是判断力,就是判断是非对错,就是内心的尺度。古话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自省本身就是让自己能够回到最初的样子,做好自己。
写在最后
何伊凡老师的《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感受,方能得其真谛。
正如何老师所说的那样:知行力是将知行合一落地的能力,知行力只解决一件事:让知识变成力量,让力量反哺知识,在循环中获得终身成长,是不确定时代增强自身确定性的心法和工具。
由此看出故事力则是从行为中沉淀故事,再让故事引发行为改变,以这种改变反哺认知,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