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虞书·大禹谟》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时,将“允执厥中”四字传授给舜;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又在此四字之前加上十二个字。
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
理解这句话,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危”字。危在这里主要指危险的意思。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最可怕了,后天的人心是很可怕的。人心总有没完没了的欲望,小不小心就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甚至做出凶恶之事。
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如是可以反映出人心之凶险。
正是因为人心是可怕的,所以人心惟危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要我们保持警惕,如儒家说的慎独、修身、诚意,毋自欺也,如《周易》上说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天地之心在人则为道心也。道心甚微,惟精以察之,惟一以守之,则道心流行,而微者著矣。
“惟精惟一”,修养方面是惟一,心性自己要专一,要是有一点不小心,我们这个心性就容易向恶,向坏的路上走。后来佛学传过来,古代禅师也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社会的环境、外界物质的诱惑,容易把我们自己清明自在的心性染污了,一个人学坏很容易,就是“染缘易就”。“道业难成”,自己回过来想求到惟精惟一这个修道的境界,很难成功,太难了。这是借用佛学的话,解释我们自己上古传统文化的“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这是《中庸》之核心与纲领。子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怀瑾说,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不对,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相对的。譬如刚才我来以前,那位李老师给我唸一篇家长的报告,讲做善事、做事业的辛苦。其实,善与恶是相对的,我们没有智慧做事情,有时候因善因而得恶果,做善事变成很坏的结果;有时候无意做了一件不大对的事情,却有很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