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炳香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好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
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追求,做到思想常新、心灵常净、本色常在、信念永存
讲政治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建总布局中,是统领,是核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准政治方向,抓住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个首要任务,抓好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这个关键环节,做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这个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洞察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政治上审视、从政治上解决党内突出问题,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果和重要经验。尽管如此,党的建设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七个有之”,即: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从根本上讲,“七个有之”都是政治问题,也必须从政治上来解决。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党员干部,其腐化堕落的深层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在政治上出了问题。“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政治上强了,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严起来,党内政治生态才能好起来,党的事业才能有可靠政治保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追求,要系统学,全面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要跟进学,及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要联系实际学,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切实把这一理论落实到各自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掌握贯穿于这一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解决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问题,做到思想常新、心灵常净、本色常在、信念永存。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在一个时期内的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纲领。党的总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它相对于具体工作路线而言,称为“基本路线”,相对于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而言,称为“政治路线”。党的方针是党为实现其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总路线而确定的指导党的事业前进的方向、原则、意见等的概要。在新时代,党的方针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的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权威的、正式的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要求达到的目标、遵循的原则、完成的任务。科学制定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得以落实的载体,决定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决定了党的事业的成败。全党同志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讲政治的首要任务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发展不同阶段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点有所不同。在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党章规定,全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政治自觉,把好政治方向,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不阳奉阴违,不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能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要通过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即不论哪一个领域、哪一个地区、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不论哪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抓落实,把本地区、本部门和自身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跳出一域促全局、站位全局谋一域,不能只关心局部而忽视全局,不能为了局部而影响全局;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好凝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各位成员的智慧,凝聚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凝聚全党的智慧;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即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审议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党章到党的十九大党章,都明确规定党的下级组织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申:“全党必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具体体现到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和全体党员的行动中。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把好政治方向,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通过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领导干部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要讲实干政治,而不是空头政治,把讲政治体现到每一个具体行动中
党的政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党的政治能力不仅包含党组织的整体政治能力,还包含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党组织的整体政治能力,是党组织正确引领政治方向、确定政治目标,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政治路线等方面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担当,以及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等。如果党组织的整体政治能力不足,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发挥就会受到制约;要保证党组织的整体政治能力很强,必须依靠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来展现。这就使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领导干部要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使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维护人民的利益。
要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要坚决反对命令主义,坚决反对“尾巴主义”,不允许为了个人政绩、选票和形象脱离实际随意决策、随便许愿。
我们党讲政治,“讲的是实干政治,而不是空头政治”。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讲政治是具体的,要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中,落实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进党的事业中去。
党的工作、党的事业中的大事小事、一点一滴里都包含着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每项具体工作、每个岗位、每个基层组织的活动,都要首先从政治上去认识、去把握。领导干部要把讲政治体现到担当作为、赢得民心的行动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
领导干部要有担当作为的宽肩膀,还要有担当作为的真本领,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用真抓实干担当责任、诠释忠诚。
要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反映。良好的政治生态直接关系每一个从政者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命,也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要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坚持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驰而不息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打虎”“拍蝇”“猎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要“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内决不允许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决不允许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坚决防范和清除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改进党的作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随着反“四风”的深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出现一些新动向、新花招。如,对中央精神表面上传达不过夜,轰轰烈烈,实际上不加消化、囫囵吞枣;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热衷于作秀造势,只为应付场面、应景交差,不尚实干、不求实效;检查考核过多过滥,依赖“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以前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冷硬横推;对群众态度简单粗暴、颐指气使;便民服务单位和政务服务窗口态度差、办事慢,政务服务热线、政府网站、政务APP运行“僵尸化”;本职工作不主动、不负责、不担当、不作为,遇到矛盾回避,遇到问题推卸。凡此种种。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为作风问题,实质是政治问题,直接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中走样变形,阻碍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进度,破坏干事氛围,疏远党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破坏党内政治生态。2018年9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明确了重点整治的四个方面12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净化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