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5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5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54.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55.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5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58.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59.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6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61.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6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6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6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65.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6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6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68.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69.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70.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71.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7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73.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7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7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76.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77.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7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79.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80.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8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8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83.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84.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8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86.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87.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88.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8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90.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91.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92.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9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94.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95.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96.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97.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9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9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10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